回填土挤动基础墙体

现象
  夯实基础墙面两侧填方或用推土机送土,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治理
  应会同设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压浆、加围套等加固措施,或将损坏部位拆除重砌。
施工准备
  (1) 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选作各层填料;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厚的2/3),可用作表层下的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只能用作无压实要求的填料;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作用填料,但在填方的次要部位,可用经过处理的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淤泥质土作填料。
  (2) 对于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施工前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方法做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夯实行驶速度或人工夯实的操作要求。
  (3) 写出施工要求,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1) 基底处理。回填土前应先清除基底 积水和杂物;基底为松土时应充分夯实;基底为含水量很大的松软土,应采取排水疏干或换土等措施。
  (2) 人工填土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一端向另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砂质土不大于30cm,粘性土为20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3) 机械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推土机填土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铲运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50cm。汽车填土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50cm。
  (4) 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应使施工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
  (5) 人工打夯应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打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中间。
  (6) 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拖拉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碎石类土,应先静压后振压。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和压实遍数,使其符合要求。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平,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不湿润后继续回填。碾压路线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
  (7) 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在压实或夯实后,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密实度检验。
  (8) 但应适当注意基础两侧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当回填标高相差较大时,在不回填一侧加支撑顶牢。避免单侧回填土。
预控措施
  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cm。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撑。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施工。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料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