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本文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当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原因展开几点小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开发商为提高建筑用地率,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甚至有三四层,深的达十多米,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故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就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展开小议。
  二、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首先,施工时技术手段要先进可靠,确保基坑受力可靠以及支护的保护作用完全体现;其次,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繁多复杂,地下市政管线众多,所以施工必须充分保证不能影响周围相邻的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不能破坏周围的地下管线,做好监测等。因此,必须合理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证基础施工安全。
  三、深基支护施工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施工管理不规范
  施工专项方案是具体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但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施工单位往往是照搬他人的方案;有的虽说是按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但控制要点不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无指导意义。
  2 施工方法不当
  这方面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挖土机械压在支护桩附近反铲挖土,使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大大增加;为了运输方便,随意在基坑内开口,破坏原有的支护结构和止水帷幕的整体性;基坑底面暴露时间过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等。
  3 土方开挖的不协调
  在目前的深坑工程施工中,支护结构施工较长时间地滞后于土方开挖施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深基坑过大尺寸的开挖和过长时间的无支护暴露,加之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作用,极大程度的造成了原有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坑周土体的位移和沉降,有时不得不采取二次
  回填或搭设脚手架的方式来完成支护工作。究其原因:首先,土方开挖相对来说技术含量较低、工序简单、组织管理容易,而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含量高、工序较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量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大型工程通常是由专业施工队来分别完成土方和基坑支付工作,而且绝大部分是两个平行的合同。土方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抢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顾支护施工所需的工作面和工作时间,以致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而不得不用土方回填或搭设脚手架设置操作平台来完成施工。
  4 沉降
  地下水是引起基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多数发生的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对基坑的危害与土质密切相关,如当基坑处于砂土或粉土地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更容易造成基坑坡面渗水、土粒流失、流砂,进而引起基坑坍塌。防水、降排水措施不妥。如降水时,未对基坑做止水帷幕或止水帷幕不连续、不封闭,导致綦坑内严重渗水并引起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的不均匀沉降。
  5 基坑坡顶承载较大造成支护坍塌
  基坑边缘超规定堆置土方、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或施工机械,搭建工棚、材料库。在没有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如果是放坡开挖时会增加滑动力矩;如果是支护开挖时,会增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进而造成支护结构和边坡坍塌。
  6 跟踪监测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监测是深基坑施工的主要控制措施之一,也是随时掌握基坑支护变形的重要手段。但很多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中没有完善的跟踪监测手段和制度,有的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及时地监测到基坑支护变形的第一手资料,等到发现基坑变形时已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挽救。
  四、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的对策
  1 强化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与过程控制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认真审核。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坚决按审批程序进行修改完善,特别复杂的方案要组织专家论证,待审批后方能实施。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
  2 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开挖范围及开挖、支护顺序均应与支护设计结构工况相一致。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分区、分段、对称、限时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支护和挖土要密切配合,严禁超挖,并控制好纵向放坡的坡度。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正常后方能继续挖土。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撑、维护桩或扰动基地原状土。要尽量缩短基坑开挖的尺寸及无支护暴露时间,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采取分层分块开挖方式,且使开挖空间尺寸和开挖支护时限能最大限度地限制,维护结构的变形和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与沉降。
  3 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疏导交通,注意承重汽车的运行路线,减少车辆荷载对支护结构的影响;限制基坑边的堆载量与距离;根据支护的应力状况和变形情况,及时加设预应力。
  4 做好降排水措施,确保基坑的稳定
  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形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但应注意,降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当邻近有建筑物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的方法。当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5 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
  鉴于深基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论计算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进行中的各种变化,故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工程监测十分必要。通过监测收集各种数据,准确地掌握施工期间结构各部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情况,以便及时地反馈信息,采用相应的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基坑失稳破坏一般都有前兆,具体表现为监测数据的急剧变化或突然发展。因此,进行系统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准确地掌握施工期间结构各部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情况,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五、结语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成败往往事关工程全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的稀缺化,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于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良好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施工顺利的前提与保证,是整个庞大工程的重要开端。所以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坑乃至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认识与研究意义重大。科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8.
  [2] 陈万立.深基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主要支护方式[J].工程与建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