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与鉴定 | ||||||||||||||||||||||||||||||||||||||||||||||||||||||||||||||||||||||||||||||||||||||||||||||||||||||||||||||||||||||||||||||||||||||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1 碎石土分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1-12分类。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120进行修正。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表1-14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3.砂土的分类
粒径大小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7 砂土分类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表1-18 砂土密实度分类
4.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当有经验时,也可用原λ测试或其他方法划分粉土的密实度。
表1-19 粉土密实度分类
表1-20 粉土湿度分类
5.粘性土
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按表1-21确定。
表1-21 粘性土状态分类
6.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有机质含量Wu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表1-22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7.
1.按压缩系数分类
当a0.1~0.2<0.1MPa-1时为低压缩性;
当0.1MPa-1≤a0.1~0.2<0.5MPa-1时为中压缩性;
当a0.1~0.2≥0.5MPa-1时为高压缩性。
2.按灵敏度分类
当St=1~2时为低灵敏; 当St=2~4时为中灵敏;
当St=4~8时为高灵敏; 当St>8时为特别灵敏。
3.按相对密度分类
当0<Dr<1/3时为松的; 当1/3<Dr<2/3时为中密的;
当Dr>2/3时为密实的。
4.按超固结比分类
当Pc等于P0时土层为正常固结的;当Pc小于P0时土层为次固结的;
当Pc大于P0时土层为超固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