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的特点, 就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的特点、分类等进行了阐述,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达到工程地质防灾减灾的目的。

1 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

工程中将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诱发、产生或遭遇的与地质有关的灾害称为工程地质灾害。铁·、公·建设所面临的地质问题类型较多, 投入工程病害整治工作量较大, 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 山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9 %, 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隧道涌水等山区地质灾害给施工和运营造成许多麻烦。随着国家经济发展, 铁·、公·建设逐年增长, 且不断向山区延伸, 工程的地质灾害也将日益严重。

2 地质灾害的特点

地质灾害性质上多表现为突发性, 一般呈两种形式发生, 一是单发型; 二是群发型, 即两到三个灾种在特定区域上同时出现,前者的监测预测预报在技术上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可以群测群防; 后者尚δ引起重视, 不可预测, 缺乏科学研究积累。

1) 单体地质灾害的时间预测预报可分为宏观前兆预测预报和精密监测预测预报。宏观前兆预测预报及时, 可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工程的施工安全预测预报主要基于精密仪器监测, 以保证施工扰动时地质体稳定。2) 群发型地质灾害是指在某一区域多灾种呈群体出现的现象。其基本特点是: a. 区域性;

b. 同时性; c. 突然性; d. 暴发性; e. 成灾大。

3 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技术

3. 1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特点

空间预测预报难度很大, 对于区域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而言难度则更大。滑坡的时间预测预报虽然困难, 但其空间预测也不容易, 而且时间预测预报的选点首先应以滑坡空间预测成果为依据, 才可避免时间预测预报选点的错误。原则上滑坡预测必须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但决不能排除滑坡灾害空间预测与时间预测预报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及先后的有序性。

滑坡灾害的时间预测预报工作, 1) 注意其自身发展演化进程的监测和描述。如( 日) 斋藤蠕变曲线模型所描述的滑坡变形破坏3 个不同阶段的λ移特征; 2) 还要充分研究外界激发因素对滑坡演化进程的加速作用, 尤其是暴雨因素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的重点问题。暴雨量的阀值问题随地区差别、滑坡类型差别等十分明显。这方面的成果多通过区域统计或历史统计而获得。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等, 所得结果可望提高时间预测预报的准确度。

3. 2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技术分类

按照时空关系, 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可分为空间和时间两大类, 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工程数学综合预报法。

3. 2. 1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能够为人类工程活动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地段, 保障生命和财产尽可能免遭滑坡灾害之袭击, 对土地合理使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滑坡灾害的频繁发生除自然因素作用外, 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的参与, 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急速加剧了自然斜坡和已有滑坡的演化进程。从减灾的目的出发, 空间预测是更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