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规范P64页6.5.5预应力受弯构件的预拱度设置,这里的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中到底考虑了温度、徐变收缩等效应没有?在鲍卫刚编写的条文应用算例里面P81页好像没有考虑温度对于挠度的影响。当然这里是简直梁,不存在收缩徐变产生的影响,?徐变对于超静定结构影响还是蛮大的啊.okok.org
    通用规范是将预应力的主效应和次效应作为短期荷载组合的一部分,但是这里算挠度时是将预应力单独拿出计算的,我就没有搞清到底,预应力产生的次效应单独拿出来没有?
    大家在算预拱度的时候按照新规范是否都没有考虑温度、收缩、徐变德影响,这样安全吗?
    规范公式6.3.2-1中Ms为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请问这里Ms有没有考虑预应力次弯矩德影响?
    裂缝宽度验算中公式6.4.4-2Ms为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弯矩值,从接下来德6.4.4-9中的表述中可以看出Ms没有考虑预应力次弯矩德影响,那么6.3.2-1和6.4.4-2中Ms意义是否有差别?okok.org
    规范6.3.3-1中对于法向拉应力的解释按照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德弯矩产生,(注意这里没有提及次效应的问题),接下来的剪应力的计算则专门提及了尚应计入预应力引起的次剪力,该怎么理解? 
 
    对于抗裂验算midas最后只是给出力预应力与荷载的差值,不知程序内部是如何理解的规范的?

    今天又仔细查看了张树仁老师编写的几本书籍。对于作用的短期组合,在第六章里面是将预应力单独拿出来计算的,即不放在作用组合里面,而且这里规范上所说的预加力包含了两种效应,即预应力的主效应和次效应,公式中凡是含有σpc的可以查看6.1.5-4,这里面含次效应选项。张树仁老师编写的结构设计原理里面多次强调规范给出的公式大部分为简支梁公式,对于连续梁等超静定结构尚应考虑温度、支座沉降、收缩徐变等主次效应(结构设计原理(交通科技丛书)P325,桥梁设计规范学习与应用讲评也提到了p119倒数第七行)。
    个人认为,如果考虑预加力及荷载短期组合计算挠度,同样可以按照计算混凝土应力的思路,即预加应力(主效应、次效应,而不单单是有效预应力产生的主效应)及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当然这里的短期荷载(注意不是作用,只包括车辆人群等直接作用),这应该是第六章的几本思路。
    再看第七章,同样可看出7.1.4-3计算混凝土的压应力的En计算公式中提到了预应力的次效应,7.1.3-1中虽然没有提到但是7.1.5-1中的σpc已经考虑了次效应的影响,因此计算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对于未开裂及开裂构件均考虑了次效应的影响。对于温度沉降等产生的主次效应应该放在公式中的Mk体现,应用讲评中提到了。
    对于受拉区的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应力对于允许开裂构件容易看出考虑了预应力次效应的影响。
    现在唯一的疑问是对于未开裂构件规范如何体现次效应的影响呢?7.1.5-2中的σpe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好像没有体现次效应),σp按照7.1.3-2应该也没有体现出来啊,这项效应跑到那里去了呢?
    请诸位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另外上面的看法不当之处请诸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