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底内容:路基岩溶整治钻孔技术交底
二.施工范围:本次交底范围为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四标段DK578+240~DK578+500段岩溶路基,设计段落长度260m。
三.工程概况:
设计范围地处侵蚀构造低山区地貌,地面高程680~780m。路基主要以路堤填方和挖方,最大填筑高度12.5米。覆盖层为第四系坡洪积(Q4dl+pl)红黏土,具有弱膨胀性。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组(∈ol)白云岩,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厚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地表调查见溶沟、溶槽等岩溶现象发育,岩溶中等发育。据综合分析评价,涉及范围内具有岩溶地面塌陷的条件,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处理。
四.设计依据与整治对象:
1.铁建函[2010]769号《关于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的批复》。
2.整治范围内路基岩溶定测及补定测地质勘察报告和地质平、剖面图。
3.现行有关规程、规范。
整治对象
(1)对溶蚀平原(或谷地)覆盖层厚度小于30m或岩溶化高原(或坡地)覆盖层厚度小于20m的易塌陷区、极易塌陷区进行整治。
(2)对不稳定溶洞、渗漏性溶槽发育的裸露型岩溶进行整治。
(3)整治对象为:危及路基稳定的溶洞与覆盖土洞;具备诱发地面塌陷的溶蚀破碎带(连通性较好且垂直发育);土石分界面附近的溶隙、渗漏性溶槽发育的裸露型岩 溶进行整治。
五.整治措施
(1)覆盖型岩溶
① 对覆盖型岩溶平均厚度小于2m且溶洞、溶槽不发育的区段,采用换填为主要处理措施。
② 其余易塌陷、极易塌陷的覆盖型岩溶、以钻孔注浆为主要整治措施。通过注浆充填土石界面附近的土洞、溶洞和溶蚀裂隙,阻隔地表水下渗及地下水渗流通道,防止岩溶地面塌陷发生;
(2)裸露性岩溶
① 对规模较小的浅埋溶洞,采取揭盖浇筑C20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② 对深埋溶洞及规模较大的溶槽采用钻孔注浆处理
③ 对封闭溶蚀洼地、漏斗,地下暗河、水网密集或集中渗流带,规模较大或串珠状发育溶洞,采用桩板、桩筏结构跨越处理。
五.整治宽度与深度
整治宽度
(1)区间路堤一般整治到路堤坡脚以外5m;路堑一般整治到新建铁路路堑侧沟平台。
(2)车站正线及到发线(无碴轨道)的岩溶整治宽度按区间路基整治宽度原则确定。
(3)对于车站安全线、折返线及其它有碴轨道,按自路肩向外45度扩散角确定塌陷扩散影响范围,对路基左右两侧坍塌扩散线与地面线交点范围内岩溶进行整治。
(4)当路堤坡脚以外及路堑边坡发育有不稳定溶洞危及路基边坡稳定时,根据塌陷扩散情况适当加宽整治。
(5)设置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的地段,整治至墙趾以外5m。
整治深度
钻孔注浆深度至基岩面以下不小于5m。若加固范围内存在溶洞,采用安全顶板厚度法进行判别,要求完整顶板厚跨比不小于0.5m,非完整顶板厚度比不小于5,若顶板厚度达不到要求,则需钻孔注浆至溶洞底板以下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