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侧为规划道路空地,项目共分4个地块,共112.256亩,其中1#地块18.235亩,2#地块45.554亩,3#地块20.965亩,4#地块27.502亩。工程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1#地块地下室面积3000m2,2#地块地下室面积20000m2,3#地块地下室面积13000m2,4#地块地下室面积15700m2。因本项目工期紧,项目未完成规划报建程序,地下室轮廓线未出图,为节约施工时间必须先施工降水及土方开挖。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河流堆积地貌,拟建场地现已整平,整体呈北高-南低略有起伏,场地高差约3米。土方开挖标高介于2.65~6.2米之间。
(二)、土层划分
基坑开挖影响深度内分布地层为:
根据钻探资料,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地层为: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为杂填土①、细砂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③-1、粘土④、粉质粘土⑤,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1、杂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灰褐、褐黄、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含建筑垃圾组成,不均匀混砖、砼块,为新近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干燥。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各钻孔均有揭露。
2、细砂②:灰白、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粉粘粒10-30%,湿-饱和,松散状态。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
3、粉质粘土③:褐黄、褐红、灰白色,含砂粒10-30%,局部达40%,可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较普遍分布。
4、粉质粘土③-1:褐黄、褐红、灰白色,含砂粒5-25%,软-可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
5、粘土④:灰黄、褐灰、灰色,含粉细砂粒0-10%,局部10~20%,硬塑-坚硬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光泽反应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较普遍分布。
6、粉质粘土⑤:褐黄、灰白色,含砂粒10-40%,可塑~硬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较普遍分布。
(三)地下水类型
水文地质概况: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河流堆积地貌,属孔隙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细砂②、细砂⑤-1、粗砂⑤-3和粗砂⑥-1中,细砂②层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细砂⑤-1、粗砂⑤-3和粗砂⑥-1层因多呈透镜体状产出,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侧向地下径流补给,水量较小,补给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小。根据工程经验及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内细砂②、细砂⑤-1、粗砂⑤-3和粗砂⑥-1属强透水性地层,其余各地层属弱透水性地层。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70~3.00米间,标高变化在3.54~6.69米间,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1.00米。根据工程经验,细砂②层层渗透系数约为5.0×10-3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