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边坡与基坑工程
边坡施工组织设计6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2-1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7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边坡施工组织设计65p
根据吕梁市气象站资料,年降雨量为700~1600毫米,一般每年5-11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的5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其中80%集中在雨季。据了解,滑坡分布区地下水在2008年8月30日地震发生当晚得到了一次较大的补给,为滑坡蠕变提供了有利的水源条件。
区域内最大地表水体为金沙江,位于项目区东南侧约3.5公里,自北向南流过。据地表调查,项目区北侧见一小型水库,储水量约5万m3,滑坡前储水约2万m3,滑坡灾害发生后已将库内蓄水排出,现水库已无蓄水。项目区为山地斜坡,主要分布耕地及水田,平时灌溉用水及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排泄,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层或基岩裂隙中,无统一地下水位线。
2、地形地貌
吕梁地区地貌上具高山、深谷、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位于川西南山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部,属侵蚀堆积、溶蚀构造、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近于南北,属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处为盐边柏林山穿洞子(4195.50 米),最低处为仁和平地乡师庄(937米),相对高差最大为3258.50米,一般为1500~2000米。
滑坡区原始地貌为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剥蚀斜坡地形,滑坡中前缘地形坡度平均为25o,中后缘地形坡度为5o~15o。滑坡体中部多为当地农民旱地,两侧多为水田。从南往北,共发育有4条冲沟,分述如下:右侧发育一小型冲沟,因农业耕种形成梯田状,局部堆积有弃土。
1#冲沟位于滑坡区南侧,冲沟中上部走向约160 o,中下部走向135 o,冲沟两侧坡度25~35o,冲沟纵向平均坡度约25o,冲沟两侧为农民水稻田。
2#冲沟位于滑坡区前缘,冲沟走向130 o,冲沟两侧坡度35~45o,冲沟纵向平均坡度约40o,冲沟两侧为山林。
3#冲沟位于滑坡区前缘,冲沟走向130 o,冲沟两侧坡度40~45o,冲沟纵向平均坡度约45o,冲沟两侧为山林。
4#冲沟位于滑坡区北侧,冲沟大致走向140 o,冲沟上部接北侧水塘,中部被当地农民用作水渠,冲沟下部两侧坡度30~40o,冲沟纵向平均坡度约35o。
3、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主要岩土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白垩系小坝组泥岩、砂岩,其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红褐、黄褐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块石富积,后缘主要由素填土组成。滑坡堆积层层厚4.0~26.0米不等,滑坡前缘平均厚度约7.0米,中部平均厚度12米,后缘平均厚度16米。稍湿,可塑。
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红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粘土组成,含少量泥砂岩角砾、碎块石;该层层厚3.0~26.0米不等,滑坡体中部厚,两侧相对较薄。稍湿,可塑。
3、白垩系小坝组泥岩、砂岩(K2x):该层分强风化及中等风化
强风化泥岩: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层状构造,近水平层理发育。羽状裂隙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蚀变成粘土,钻探岩芯呈饼状。该层厚度2.0~7.0米。
强风化砂岩:浅紫色、浅灰黄色。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羽状裂隙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蚀变成,钻探岩芯呈砂土状。该层厚度3.0~9.0米。
中等风化泥岩: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层状构造,近水平层理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面光滑,局部见黄褐色铁锰质薄膜。钻探岩芯呈柱状、段柱状,RQD=35~50%。
中等风化砂岩:浅紫色、浅灰黄色。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节理裂隙发育,钻探岩芯呈柱状、段柱状,RQD=45~55%。
场地内白垩系小坝组泥岩、砂岩呈单斜构造产出,在场地北东侧测得岩层产状 :225°~275°∠4°~11°,该层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其产状:270°∠83°、109°∠77°。
4、地质构造及地震
场地区域上位于昔格达-鱼鮓次稳定区,主要断裂呈南北向延伸,与康滇地轴的南北向延伸一致。其中以位于场地南东侧的昔格达断裂最为重要,距离约2.0Km,该断裂形成于晋宁期,历史上曾多次活动,是多期岩浆岩浸入的通道。早更新世时,该断裂作为边界对昔格达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并导致了昔格达组的变形。晚第四纪时断裂有明显的活动显示,特别是离场地最近的拉鲊—新九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于1955年发生了鱼鲊6.75级地震,2008年8月30吕梁大龙潭乡拉鲊村(北纬26.2°,东经101.9°)发生6.1级地震,该地震对滑坡有直接影响。
第五节、工期要求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合同工程工期按20天编制,本合同开工日期以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之日算起。
第六节、质量目标
第七节、施工难点、重点、安全工作分析
1、施工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主要是边坡施工、施工面比较狭窄、坡脚公路需保证畅通、并且需随时密切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工期紧、材料运输困难等难点,在边坡施工中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2、施工重点
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主要是桐雅公路K4+940~K5+380段高边坡,同时公路的保通工作和保证行车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3、安全工作
基于本工程的施工难度和其自身的工程特点对安全工作需加大管理力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设计图纸说明,本段边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本次清坡土石方方量较大,因此施工时应集中机械设备和人力物力先将土石方工程全部完成. 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应上报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每天定时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并派专职保通人员现场指挥.
详细的安全措施及管理机构和制度见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