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C区高边坡抗滑桩工程位于县城新址C区南侧金江路K3+320~K4+290段,全场970米,共设置142根抗滑桩,抗滑桩中心间距6~8m,其中A型桩42根,桩体截面3米*4.5米,设计桩长30~40米之间;B型桩33根,设计桩长40~47米之间,桩体截面3米*4.5米;C\D型桩共66根,设计桩长25~32米之间,桩体截面2.5米*3.7米;按照施工图计算,人工挖孔桩的开挖土石方工程量共计85000m3;根据地质勘探表明,场地地质成分较杂,颜色多样,均一性较差,物质组成包括粉质粘土,块、碎石、角砾、碎裂岩体和孤石等。粉质粘土一般呈硬塑~可塑状,局部呈软塑状,颜色较杂,主要颜色为棕红(黄)色、紫红色、少量呈黄褐色、黑褐色、灰白色等。块、碎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呈棱角状,粒径一般5cm~30cm,其中砂岩块、碎石多呈中风化状,泥岩则呈中~强风化状,粉质粘土夹块、碎石层中块、碎石含量一般为20%~30%,块、碎石土中块、碎石含量一般为50%~60%,局部达100%,完全为似岩层状(如SZK18),岩心较完整,常呈柱状至长柱状,若从单个钻孔判断,如不继续钻穿该层,往往被误认为已钻到基岩;孤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常见直径1m~2m,个别直径达7.36m(如SZK8),较坚硬完整,岩心常呈柱状至长柱状,中~微风化状,大的孤石同样容易被误判为基岩。这对我项目部全面落实拟定的人工挖孔桩专项方案带来很大难度;为了安全、快速、优质、高效的完成C区高边坡支护工程的工作,我项目部对原专项方案做适当补充,特制定采取松动爆破的方法对孤石进行爆破施工,孤石爆破量约为70000m3。
2、技术要求
将孔桩内岩石爆破松动,便于人工碎石、 清渣,控制好爆破有害效应,尽可能使人工挖孔符合设计要求。搞好施工安全,做到安全可靠、保质保量、技术合格。
三、爆破方案选择
由于本工程区域存在潜在的边坡滑移体,再加上施工现场本身的机械、各班组施工作业人员繁多。为确保工程与施工安全,必须采取科学、严密、安全、有效的爆破方案,“对症下药”,因此,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的成果分析,结合现场环境条件和工程工期要求,最后研究认定,此次爆破方案选择浅孔松爆的爆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