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概况
xx市xx路176号院改造工程包括1#、2#拟建高层建筑物以及裙房、地下车库。拟建高层建筑为地上27层,地下2层;裙房2层,分布在高层建筑之间;地下车库分布在高层建筑物围合区域以及南北两侧。拟建高层建筑物基础埋深为-10.40米(±0.00下),裙房和地下车库基础埋深均为-9.40米(±0.00下),本次设计基坑深度按10.0m考虑。具体建筑物特征见表1.1所示(略)。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山前洪积平原,地貌单一,地形平坦。根据业主提供的该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工程地质层如下所述。工程地质条件详见表1.2。
根据钻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资料,仅将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地层从上到下描述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3ml),杂色,主要有建筑垃圾组成,含砖块、水泥块、植物根、煤渣等。在场地内普遍分布有该层。层底埋深0.60~1.50米,平均层底深度1.07米,厚度0.60~1.50米,平均厚度1.07米。
第2层:粉土(Q4-3al),褐黄色,干-稍湿,稍密,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2.10~3.10米,平均层底深度2.82米,厚度1.00~2.30米,平均厚度1.75米。
第3层:粉土(Q4-3al),褐黄色,稍湿,稍密,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3.60~6.00米,平均层底深度4.61米,厚度1.20~3.00米,平均厚度1.78米。
第4层:粉质粘土(Q4-3al),黄褐色,湿,可塑,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5.20~6.70米,平均层底深度5.84米,厚度0.50~2.20米,平均厚度1.30米。
第5层:粉土(Q4-3al),褐黄色,稍湿,中密,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6.00~7.50米,平均层底深度6.86米,厚度0.50~2.10米,平均厚度1.05米。
第6层:粉质粘土(Q4-3al),黄褐色,很湿-饱和,可塑,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6.70~8.20米,平均层底深度7.79米,厚度0.50~1.30米,平均厚度0.93米。
第7层:粉土(Q4-1al+pl),黄褐色,湿,中密-密实,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7.50~12.00米,平均层底深度10.24米,厚度0.80~4.00米,平均厚度2.42米。
第8层:粉土(Q4-1al+pl),黄褐色,湿,中密-密实,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仅在场地南部揭露。层底埋深10.50~12.80米,平均层底深度11.92米,厚度1.30~2.50米,平均厚度1.77米。
第9层:粉砂(Q4-1al+pl),褐黄色,饱和,密实,局部为细砂;该层局部见粉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层底埋深13.40~16.40米,平均层底深度14.78米,厚度1.50~7.90米,平均厚度4.15米。
第10层:粉土(Q4-1al+pl),褐黄色,湿,中密-密实,干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均匀。层底埋深16.40~19.70米,平均层底深度18.06米,厚度1.90~5.50米,平均厚度3.29米。
第11层:粉砂(Q4-1al+pl),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夹粉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均匀。层底埋深20.00~22.10米,平均层底深度21.12米,厚度1.80~4.50米,平均厚度3.06米。
岩土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1.2(略)
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赋存在约8.20-31.40m深度范围内的粉土、粉质粘土层和粉砂层中。勘测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8.20-8.30米。勘探深度内的地下水为潜水;潜水水位主要受季节性降雨、地表水体补给影响,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每年地下水丰水期,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为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在2.0米左右。在不受周边降水影响的情况下,近3-5年,场地内地下水最高水位约为地表下2.50米。根据勘察报告,建议土的综合渗透系数0.5m/d;下部砂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7.0m/d。
因属老城区,基坑有否下水管线及漏水情况,尚需进一步调查。
1.3场地环境条件
拟建xx市xx路176号院改造工程场地位于xx市劳卫路与同乐路交叉口东北角,场地南侧为河南省体育局全民健身楼和训练馆,北侧为体育公园,东侧为体育局家属楼。场地原为运动场,地表有草坪,四周为跑道,场地平整规则。拟建建筑物东侧边线距离现有七层家属楼6.0m,南侧边线距离训练馆7.2m、距离全民健身楼13.3m,西侧边线距离劳卫路边线4.0m,北侧场地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