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边坡与基坑工程
边坡施工组织设计8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1-1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1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边坡施工组织设计83p
一、 工程剖析
(一) 工程概况
建设地点: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天星村7 组
建设规模:大坪滑坡平面上呈扇形状,地形总体呈南东高北西低,高程420-462m,滑坡纵长约160.00m,横均宽约125.00m,面积约2.00×104m2,平均厚约8.50m,体积约17.00×104m3,据目前滑体总体变形滑移方向确定主滑方向317°,属推移式浅层中型土质滑坡。
(二) 施工条件
1 、水文、气象条件
场地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6℃,雨量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最热月是七、八两月,七月份常年平均气温26.8℃。最冷月是一月,常年平均气温5.8℃。最高气温达43.5℃(2006年8月15日),最低气温-5℃(1978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5℃,一般降雨量782.3~1489.6mm,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9月。最大日降雨量为206.5mm(1984年8月11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8.6%,绝对湿度17.9毫巴。
地内及附近无河流,场地总体南东高北西低,在场地内未发现井泉出露;地表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主要由高处向低处进行排泄。
2、施工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场地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以斜坡地形为主,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高处标高为466.31m,最低处标高为406.46m,相对高差59.85m。其中,滑坡后缘,多为原始地貌,为斜坡,地形坡角为15~25°;而滑坡中部、前缘经人工改造形成台阶状,地形坡度一般为5~12°。整体地形坡角15~20°
3、地理地质环境
重庆市长寿区大坪滑坡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天星村7组,调查场地中部侧有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
场地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6℃,雨量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最热月是七、八两月,七月份常年平均气温26.8℃。最冷月是一月,常年平均气温5.8℃。最高气温达43.5℃(2006年8月15日),最低气温-5℃(1978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5℃,一般降雨量782.3~1489.6mm,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9月。最大日降雨量为206.5mm(1984年8月11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8.6%,绝对湿度17.9毫巴。
4、地质环境
(1) 地形地貌
场地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以斜坡地形为主,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最高处标高为466.31m,最低处标高为406.46m,相对高差59.85m。其中,滑坡后缘,多为原始地貌,为斜坡,地形坡角为15~25°;而滑坡中部、前缘经人工改造形成台阶状,地形坡度一般为5~12°。整体地形坡角15~20°。
(2) 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场地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滑坡堆积层(Q4del)及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现由新至老将各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次棱角状的页岩碎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碎石粒径10~50mm不等,土石比3∶7,结构松散,堆积年限大于5年,厚度一般0.50~1.50m,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及公路附近。
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粘土:红褐色,呈可塑~硬塑状,局部含风化岩屑角砾及碎石,切面光滑,厚度约2.00~5.00m,广泛分布于场地斜坡地段。
③第四系全新滑坡堆积层(Q4del)
粉质粘土夹碎石:红褐色,主要由粘土、页岩碎石组成,碎石一般30-100mm,碎石含量40~50%,碎石呈次棱角状,粘土呈可塑-硬塑状,厚约9.00~18.00m,主要分布在滑坡范围内。
④ 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
页岩:灰色、灰绿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层理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岩质较软。
(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赋存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
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和粘土夹碎石,由于作为含水介质的土体组成差异大,造成岩土之间及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大小不同,透水赋水性差异大,素填土结构疏松,为透水而雨季临时含水层,粘土夹碎石为透水性差的弱含水层。
素填土主要分布在道路及居民房屋处上部表层,其结构较松散,透水性较强,因其具有一定的孔隙,故含少量的孔隙潜水,由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因其厚度小,仅局部分布,不均匀,故不构成统一含水层。
粘土夹块碎石为滑坡主要物质组成,为透水性差的弱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短途径流,在地形低点处排出,赋存条件差,即粘土夹碎石内地下水贫乏,季节性变化较大。
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在基岩的网状风化裂隙中,场地基岩为页岩,属相对隔水层,因受地形、岩性、构造的控制,岩层表面又被弱透水的粘土覆盖,仅其强风化带网状风化裂隙中在雨季时含有少量地下水,同时场地地形总体为斜坡状,致使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有利于地表水顺坡径流和排泄,因此,尽管区内降雨充沛,但雨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排泄,补给地下水水量总体甚微,致使基岩富水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