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边坡与基坑工程
某边坡支护施工组织设计10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1-0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08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某边坡支护施工组织设计100p
2、地形地貌状况
----------工程东西方向高程283.00m~390.00m,相对高差约107m,地表坡度10O~35O不等。场区微地貌单元表现为脊状斜坡、陡坎和凹地。
3、场地气象及水文条件
项目区场地位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场区海拔均为400米以下的丘陵,气候温和,热量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17OC,最高气温41.2 OC,,防暑降温期为7~9月,最低气温-4.5 OC,取暖期为12月至次年2月;最高气压为979.2毫帕;年平均雾日31.5~78.5天,日照时数1356.9小时;测区风向受大巴山影响,多为东北风,风少且风速小(17米/秒),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风力七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85%,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75~1260mm,年最大降水量2732.3mm(1983年),最小降水量594.5mm(1969年),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月平均降水量220~260mm,最高可达577~773mm,降水强度大的季节与降水集中季节相同,多在6~9月,年蒸发量与降水量数值相近,年蒸发强度1052~1351.6mm,其中6~9月蒸发强度占年蒸发量的42.8~46.9%,降水强度大,暴雨时有发生,是许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2004年9月5日达州“9.5”洪灾期间,日最大降雨强度达188.20mm。无地表水流通过勘察场地。
三、工程治理设计概况
1、边坡现状概况
本治理工程既具有一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复杂性、危险性,又具有水电工程的施工季节性。根据设计规划,项目区内将平整成为两级平台,第一台阶设计平整高程为324M,受场地地形、用地和周边环境限制,第二台阶设计平整高程332M,两个平台高差8M。受场地周边环境和用地条件的限制,第二台阶西边将形成长约750M,高度10~50M不等的人工边坡,一般高度30-50M,主要为岩质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本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主要针对高切坡区的挖方1区(高程为332M以上的高边坡段)和11区(场内高程由324M到332M的台阶)。
2、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
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边坡主要由外倾结构面控制,坡顶有需要保护的通行道路和村委会办公大楼以及将建成的居民搬迁安置房。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2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该工程的重要性、岩体类型、边坡高度(局部高过50M)、边坡周边环境,确定该岩质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设计工程措施
-----------工程程第二标段的内容为:
本段边坡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格构内喷C20混凝土,植草绿化护坡,由于跨塌,没有达到马道及道路设计标高的位置设计条石挡墙支挡。本边坡为开挖变坡段坡面,边坡坡率变化按设计图纸规定,各剖面的坡率不尽相同。格构交点为锚杆锚索的位置,本标段锚杆包括Ⅰ型锚杆、锚杆<3>、锚杆<4>、锚杆<5>及系统锚杆,有关情况如下所述:
①Ⅰ型锚杆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为2.5m,锚杆倾角150,砂浆强度等级为M30。锚杆钢筋为1Φ25,锚孔直径为φ110mm。
②锚杆<3>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为2.5m,竖向间距2.0m,锚杆倾角150,砂浆强度等级为M30。锚杆钢筋为4Φ32,锚孔直径为φ160mm。
③锚杆<4>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为2.5m,竖向间距2.5m,锚杆倾角150,锚杆长度为6.0m,砂浆强度等级为M30。锚杆钢筋为1Φ25,锚孔直径为φ91mm。
④锚杆<5>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2.5m,锚杆倾角15°,砂浆强度为M30,锚杆钢筋为1Φ32,锚孔直径为91㎜。
⑤锚索<3>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为2.5m,锚索倾角18°,砂浆强度等级为M30,单根锚索设计锚固力为750KN, 锚索由6束直径为15.2㎜的钢绞线加工而成,锚孔直径为φ160mm。
⑥锚索<1>设置情况:锚孔布置横向间距2.5m,锚索倾角15°,砂浆强度等级为M30,锚固段长度为8.0m,由9束直径为15.2㎜的高强低应变钢绞线组成,锚固锁定吨位为:F=1035KN,锚固段直径为180㎜。
⑦竖向格构梁b×*h=300mm×400mm,格构埋深0.25m,格构梁中间为喷射砼,另预留孔植被护坡。
其他设计措施有一级至三级马道、维修通道、伸缩缝、纵向排水沟和灌溉渠等,详细结构在设计图纸上已标注清楚。
(2)挖方Ⅱ施工区边坡
挖方Ⅱ施工区为第一级平台,顶标高为332.00m~340.00m,底标高为324.0m,两级台阶高差最大为8米。挖方区设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格构护坡,格构内种植爬山虎,坡率为0.5;填方区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挡土墙伸缩缝间距15米设一处,缝宽2 ~3cm,内嵌沥青麻丝填缝,墙内设置泄水孔,10cm×10cm,呈梅花形布置,水平间距2.5m,竖向间距3.0m,泄水孔坡度为5%。挡土墙基底以夯实碎石土为基础持力层,基础持力层承载力应不小于250KPa,墙趾嵌入基础持力层深度为1.0~1.5m。墙身采用MU30块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勾缝采用M7.5水泥砂浆。墙背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砂卵石、砂岩碎屑等,坡面30cm深度范围内采用粘土夯实,挡墙脚种植爬山虎绿化墙面。岩石暴露部位局部采用锚杆作为支挡体系,外加桩及现浇砼面板进行对回填土的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