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支护的情况是:第一道为全长粘结性土钉,位置在坡顶向下1.5米,孔径150mm,水平间距3.0米,长度12.0米,采用1Ф22(Φ:HRB235)钢筋;第二道锚杆的水平间距为3.0m,位置在坡顶向下4.0米,孔径150mm,锚杆的长度按进入理论破裂面以内不小于4.0m为控制原则,长度12.0米,采用1Ф22(Φ:HRB235)钢筋;第三道锚杆的水平间距为3.0m,位置在坡顶向下6.5米,孔径150mm,锚杆的长度按进入理论破裂面以内不小于4.0m为控制原则,长度12.0米,采用1Ф22(Φ:HRB235)钢筋;第四道锚杆的水平间距为3.0m,位置在坡顶向下9.0米,孔径150mm,锚杆的长度按进入理论破裂面以内不小于4.0m为控制原则,长度12.0米,采用1Ф22(Φ:HRB235)钢筋。面板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凹腔均采用C20混凝土填实或修整边坡,按水平间距3.0m设置暗肋,在中间位置设置腰梁,暗肋和腰梁的断面均为300mm×400mm,主筋6Ф18,C25混凝土。肋柱及面板基础设置1600 mm×500mm的条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