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沿线分别设A、B、C改线与主线上下交叉通行,路面宽4.5m、6m,便于老百姓的安全通行和促进村寨的经济发展。
道路全宽为47m,分别划分为:5m(人行道)+5m(绿化带)+27m(行车道)+5m(绿化带)+5m(人行道)。
道路两侧非对称设置港湾式停靠站11对,港湾式停靠站总长120m,减速段长度40m,站台长度20m,加速段长度60m。
路面结构设计为:
机动车道0.6cm乳化沥青下封层+BJG80×80玻璃纤维格栅+8cm热拌沥青碎石混凝土(ATB-25)+粘层沥青+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质量目标为优良。
2、施工方法的选择和施工进度的安排
沥青混合料摊铺:
根据本工程路面结构层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程量,拟用20个工作日完成沥青路面工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人员:管理技术人员4人,技术工人8人,机械操作手12人,普通工人20人。
现场负责人为李狄钢,施工队长韦大文,测量2人(严成刚、王全),试验2人(钱海洋、李家华),质检2人(朱殿余、田仁伟)。
2、设备:AMP4000沥青混合料拌和楼1台、ABG-8820摊铺机1台、ABG-7620
1台,CC-62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YC-26B轮胎压路机2台、装载机1台、25T自卸汽车20台,所需设备按时进退场。
3、材料:
(1)、沥青采用道路B级-70号沥青,从广东省茂名市厂家进购,运输至工地1800公里,质量要求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2)、碎石集料:AC-16上面层采用石灰岩,ATB-25采用石灰岩。由武警交通料场加工运至塔冲沥青混凝土拌和场(运距8km)进行拌和,然后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凝土运至现场(运距19km)进行摊铺,粗、细集料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8.2节的有关的规定。
本工程所需各种原材料经自检合格,已安排陆续调运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