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其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保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绿地建设
1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乔灌草结构不合理,生态效能低下 在城市绿化中,自然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普遍存在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草坪多;乔灌木尤其是高大乔木少的现象;致使绿量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
1.2 管理难度大,绿化维护成本高 城市绿地建设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首先是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
1.3 注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形象工程 一些园林绿化建设单位盲目追洋求新,草率引进外来植物品种,不仅适应异地环境的能力比较差,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而且养护成本高,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
1.4 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 城郊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忽视城郊防护林的建设,并且设计质量和建设投资难以保证。以往的城郊防护林往往目标单一,只关注于防护,无论在总体布局、设计、林相结构、树种选择等方面都忽略了与城市风格、文化艺术、市民休闲、医疗保健等方面相统一。
1.5 旧城改造中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旧城改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全国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忽视园林绿化建设,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相对偏低,改造后的环境质量不高,应当引起社会关注。此外,缺乏合理的系统园林配置,缺乏精美、高雅的艺术层次和文化氛围,缺乏真正能为人们提供休憩、使用、享受和置身于其中的园林环境,缺乏园林绿化与区内自然面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
1.6 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项长期的反复工作。园林绿地建成只有高质量的维护和管理,园林景观才能逐渐形成并日臻完美。在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造轻管的现象。
2 城市园林绿化改进的建议
2.1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总体设计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绿化总体设计。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2.2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应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不应仅仅追求美观,应重点考虑如何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因此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选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
2.3 合理运用彩色叶植物,增强园林艺术内涵 园林植物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的核心内容,大多数植物在生长期呈现绿色,但随着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彩叶植物被培育出来,色彩鲜艳,备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大量应用,能够增加园林的美学内涵,增强园林艺术氛围,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2.4 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建设应开阔思路,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绿地。
2.5 重视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充实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人员技术培训,改善队伍结构和专业素质。配备专门的养护管理设备,提高养护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群众性的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建纪念林等措施,进行群众性教育普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