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工程 »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12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3-10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3 KB
  • 资料分类:水利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12p
4.1项目可研结论
项目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济上可行,技术有保证,项目可行,具备立项条件,建议立项。
(1)符合相关法规
项目符合《罗江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XX县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XX县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1997—2010),符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的要求。
(2)项目必要性
XX县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5%,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26.06人,根据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县耕地减少量1019.95亩,人均耕地将减少到1.13亩。形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XX县粘土砖厂关闭进行土地复垦符合现行国家的要求,并且项目区基础条件较好,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因此,对项目区进行综合复垦整理,不但有利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粮食问题而且也积极配合了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经济可行
项目估算投资40.46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符合利用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要求。
(4)技术有保障
XX县土地开发整治中心承担过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和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经验,当地的施工队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技术要领也掌握了,因此本项目实施的技术方面是有保障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十分必要,经济可行技术有保障,建议立项。
4.2规划设计标准
要符合各行各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有利于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变生态环境。
4.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4.3.1土地利用分析及对策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地的耕作层,没有规范的农田防护林,也没有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难以满足以后机械化耕种及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复垦首先要进行土壤耕作层的恢复,保证土壤的肥效,搞排水系统,解决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其次通过对未利用的土地和闲散地加以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三是进行坡改梯,解决坡地水土流失的问题,改善经济林地的耕作条件;四是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搞好项目区内、外交通几生产道路建设。
4.3.2土地适宜性分析
项目区土层普遍被破坏,进行客土的土壤质地为潮壤土和粘质土,土壤肥沃,有机质达3%以上,全氮、有效氮含量丰富水旱轮作,物产丰富,复种指数达117%。项目区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度,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为900mm,水资源、光热资源充足,气候也适宜多种农、林作物生长,因此,从总体上讲,项目区土地经过处理后,均适合用与耕地、园地和林地的建设。
4.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的潜力主要来源于独立工矿用地复垦。
1)独立工矿用地复垦
项目区现有土地全为独立工矿用的的废弃土地,土地耕作层大多被毁坏,通过对他进行土地复垦,合理客土,再进行配置田、水、林、电等基础设施,将田块规格初步定为300m×400m,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可以新增耕地57.80亩。
综上所述
4.3.4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农业用水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项目区年降雨量914.7mm,日最大降水量200mm;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81%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降水的可利用率较低。
项目区属于地下水富水区。根据有关水文地质勘查资料,该地区地下断层发育,其岩层,含水层厚度大,贮水空间大,补给充裕。据探测,地下水储量相对丰富,可提机(沿)井提灌,一般埋堔5—10m左右。同时项目区内外均有一定的水利设施,包括渠系、蓄水池和深井,以部分缓解用水矛盾。
4.3.5水资源平衡分析
4.3.5.1作物需水量估算
1)用水率保证的选定
根据国家颁布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湿润或水资源富但不稳定地区,以水稻为主要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85%,本次规划中灌溉工程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0%。
2)制度设计
根据XX县的气象、农业区划、土壤调查等资料,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参考都江堰取有关农作物需水实验成果,进行项目区灌溉设计。经计算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及田土综合定额。
项目区耕地面积整理后按57.80亩计算,全年灌溉毛定额为450m3/亩保证率为80%的设计典型年项目区灌溉用水量为20808 m3。
4.3.5.2水源可利用情况分析及供水量估算
项目区内可利用水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灌溉引水和深井取水。供水量约为33730 m3。
4.3.5.3水资源平衡分析
由于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明显分布不均,因此项目区常遇干旱和洪水。通过土地复垦规划项目,使得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合理。
4.3.5.4灌溉方式分析
项目区有水沟和大气降水。区内现有灌排渠系的布置格局,基本符合当地的地形条件;灌排方式已形成习惯,由于本区处于丘陵地区,灌排分设难度较大,故采用灌排合一布置方式。
4.3.5.6排方水式分析
水田的排水是通过排水沟、防洪沟以地式排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的方式排水的,旱地一般是以地下渗透的方式排水的。
4.4规划方案的优化选择
4.4.1项目土地利用布局
复垦客土:项目区总体进行复垦客土。
坡改梯:项目区内对复垦后坡度大于6度的田地进行加坎
平整区:对坡度较小地方的复垦田地平整,把及薄土地改造成肥沃的田地。土块整型,切角补方,将坡耕地沿高等线确定地块基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规划梯地。土块整型,切补方,将坡耕地沿高等线确定地块基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规划梯地。土壤土层厚度达到40—60厘米以上,建成5度以下的水平梯地,梯地长度不限,等高横向相连,梯地宜宽则宽,宜窄就窄,梯地宽不底于1.8米。等高筑台、深凿深翻,凿宽底,平整土地,梯地埂坎牢固,美观规范。
4.4.2.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
土地复垦中根据规划对复垦区域的土地,修筑梯地软埂,修建“三沟”(即边沟、背沟、引水沟),
4.4.2.3田间道路工程布局
对道路的裁弯取直,修整,加固
4.4.2.4其他工程布局
果园、森林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项目规划在沟渠道路两侧种植树木,树种选择水杉和洋槐。田间道、生产路两侧各一行乔木,农沟两侧各一行灌木,从整体上形成树成行、林成网,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理,整理园林边角和林边大的空隙地带,修建果园林间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