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方工程平衡调配

调配原则尽量考虑挖填结合,减少土石方的反复挖运,以节省工程成本。土石方工程开工后,首先清除开挖区、填筑区表层腐植土,将表层腐植土集中堆放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位置。基坑开挖土方用于墙背填筑的土对运至填筑区附近临时堆存,剩余土方及不能用于填筑的土方弃于监理或业主指定的地方;石方开挖紧随土方开挖进行,开挖石方弃置于监理或业主指定的地方堆放。

2、土方施工顺序

土方施工时首先清除开挖区、填筑区表层腐植土,随之开挖土方。

3、土方开挖与填筑

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输;土方填筑采用推土机平整、碾压,蛙式打夯机找边压实。拟配备1立方米挖掘机2台,推土机2台,汽车翻斗车6辆,土方试验设备1套。施工管理人员2名,土工试验人员2名,进行整个土方工程的施工管理。为防止零星加油造成成本加大,在现场安装油罐,柴油实行统一采购保管,既节约成本又不耽误加油时间。

3.1土方开挖施工

施工时首先清除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物渣等有碍物,且植被清理范围符合磋商文件规定和监理工程师要求,同时注意保护附近的天然植被,植被清理完毕后进行表土土方开挖,开挖的表土堆放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表层土清理结束后进行开挖区域内的机械土方开挖,其基坑开挖先进行土方开挖边坡稳定计算,确认边坡稳定安全后,才进行开挖。所有土方开挖时先由测量人员定出土方开挖范围及填土位置,并用石灰线或标杆作出醒目标志,同时合理布置好运土路线。为保证土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1土方开挖要注意可利用回填土方的分类堆放,以保证回填土质质量。

3.1.2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危险地带要设明显安全标志。

3.1.3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填筑坡脚线)外侧至少5米的距离。

3.1.4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施工时按监理人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指定地区堆放。

3.1.5土方明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3.2土方填筑

本工程土方填筑主要指建筑物墙后及基坑回填填筑。

3.2.1清理

3.2.1.1填筑施工前,根据勘测设计文件、填筑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订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与细则。对填筑区开挖或处理过程及时、详细记录,经单元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填筑。填筑区范围内应作深层清理的(一般指清理深度超过30cm)沟、塘、路埂等应作为隐蔽工程,开工前按顺序编号登记,对清理部位的位置、(桩号)平面、断面及地貌提供详实的测量及摄像资料。深层清理完毕,对清理情况和结果提供详实的测量及摄像资料报监理人进行现场核实签证。

3.2.1.1填筑区基面清理边界超过边线30~50cm;填筑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填筑区范围内的坟墓、房基、水井、泉眼,各类洞穴及坑、槽、沟、河等均清淤(杂)后按填筑区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清基后进行倒毛、平整、碾压。

3.2.1.2当填筑区冻结后的冰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理,不得在其上施工。

3.2.1.3所有填筑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碴等均运到监理人指定的场地堆放,不得随地弃置,更不得与筑堤土料混杂。

3.2.1.4填筑区基面处理属隐蔽工程,填筑区清理平整及时报监理人验收,合格后进行填筑区填筑。基面验收后及时填筑,若因故延搁,不能及时立即施工时,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再进行检验,必要时重新清理。

3.2.1.5经深层清理的隐蔽工程部位,清理后复工,视作填筑区填筑,其工程质量要求,检验程序与填筑区填筑一致。填筑区填土分层分批,铺土厚度控制30~40cm,按批准的现场碾 压试验成果碾 压,经压实后的压实度最小测值不低于设计压实度值。

3.2.1.6压实后的土体取样试验次数每层、每200m3取样一次,单层不够200m3也要取样一次,或由监理人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取样次数。

3.2.2土方填筑

施工前先作碾压试验,确定最佳铺土厚度、最优含水率和合理的压实遍数。施工时分层铺设,用推土机平整压实。

对建筑物墙后3m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人工平整、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禁止大型机械设备在建筑物墙根作业,以避免设备重力挤压建筑物,产生不良后果,铺土厚度每层控制在20-30cm。

3.2.2.1铺料作业

按设计要求将土料(按进占法施工)铺至规定部位,每层土料的铺填,在接到监理人的上土令后进行。严禁将土料混杂,清除土料中的杂质。通过碾压试验确定铺料厚度和土直径的限制尺寸,一般铺料厚度要求为0.25m(允许偏差5cm)土粒径不大于10cm,铺土均匀平整,填筑区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布置高程桩网,严格控制铺土厚度。

3.2.2.2填筑作业

符合下列要求:

a.地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

b.高含水量土料填筑时,则控制施工进度或进行晾晒、翻晒使其达到最佳含水率。

c.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小于100m。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平土机具参与平整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d.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以斜坡面相接,坡度采用1:3~1:5,高差大时采用缓坡。若作业面不能平衡进土,且高差在1.5米以上,产生坡面施工接缝时,作为隐蔽工程处理。

e. 在填筑区的斜坡结合面上填筑时,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削坡合格后,控制好结合面上土料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

f.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须洒水湿润。

g. 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进行复压处理。

h. 如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及时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再铺填新土。

i. 对占压填筑区断面的临时马道、坡道作补缺口处理,将已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要求分层压实。

j.全断面填筑完毕后,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预留沉降超高。

k.施工过程中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

3.2.2.3压实作业

a施工前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达到设计干密度值的措施。通过做碾压试验确定压实指标和压实方法。

b分段填筑,各段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错开上、下层的接缝位置;相邻工段交界处上下犬牙相错相互搭接,其纵向碾压搭接长度不小于5米。每层交界处设置明显标志以资识别。

c每个施工组合工段内分二个以上分段作业面,轮流进行进上土、碾压作业和检测。每层铺土作业完成后,其铺土厚度、顶面高程经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再行碾压。

d碾压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碾压机械行走方向按以达到最佳自碾效果原则进行设计。

分段、分片碾压,保证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

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搭压宽度应大于10cm;

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2km/h为宜。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铺以夯具夯实,夯实时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3.2.3雨季填筑和维护

3.2.3.1及时掌握雨情预报,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

3.2.3.2填筑面在下雨时不准行人践踏,并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3.2.3.3及时处理出现的雨淋沟和裂缝。

3.2.4负温时填筑

3.2.4.1填筑在低于-5°C时停止施工。

3.2.4.2施工时取正温土料、装土、铺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的气温必须在-1°C以上,如施工过程中出冻结现象,停止施工。填土中不得夹有冰雪和冻土块。

3.2.4.3负温下施工时,铺土厚度比常规要求减薄5cm。

3.2.5施工注意点

具体在施工中土方填筑时,根据填筑区的情况、填土土料特性、压实度指标,以及填土高度等因素,预留足够的沉陷量,为确保土方填筑质量及密实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回填土的质量,必须做好:

3.2.5.1土方回填前清除原地面草皮、树根、垃圾等杂物,并将基础表面碾压密实,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填筑区填筑。

3.2.5.2填筑区土料按土层不同高程进行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根据最优含水量确定各种填筑土料的控制含水量范围。若含水量偏高或过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进行碾压。所有填筑土料经洒水或晾晒达到控制含水量后进行筑堤碾压。

层状土料有须剔除的不合格层时,采取平面开挖法施工。

分段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设定标志,以防漏压、欠压。上下层分段位置搭接应错开;

3.2.5.3当天填土在当天碾压完成。由于气候、施工等原因停工的,回填土面层加以保护。复工时对不合格的面层作局部处理后进行回填。

3.2.5.4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虚压层等现象,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3.2.5.5砼强度指标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进行建筑物墙后土方回填。回填前,清理建筑物表面杂物,清除建筑垃圾、积水等,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3.2.5.6墙后土方回填,分坯进行。每坯层厚不大于30cm,临近建筑物部位用蛙式打夯机夯实,与建筑物接触面表面涂刷泥浆,保证结合良好,并保持建筑物两侧填筑均衡上升,且控制一定的回填上升速度。

3.2.5.7在进行土方分层碾压填筑时,施工质检员跟班检测。按现场确定的参数检查每批松铺土层的含水率,层厚等指标。在施工过程中用轻便触探仪来检验和控制土层的干密度和压实指标,每坯土层碾压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要求用环刀法抽取土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填筑上层土方。

3.2.6压实质量检测控制

对压实后的土料用核子密度仪及环刀及时进行其含水量和压实干密度的检测。该工程施工时间紧,工程量大,为提高工效,采用1台核子密度仪为主环刀辅助进行检测。检测点符合规范要求,除按要求检测压实干容重外,在压实前对接缝、铺土厚度和层间结合面等进行全面取样检测,合格后,始准下道工序的施工,检测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防止压实面风干而延误工期。为便于现场施工控制、分析原因、随时掌握填土压实情况,绘制干容重、含水量的质量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