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是,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 却是以过度消耗地球资源为代价, 致使生态急剧破坏, 环境日趋恶化。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 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上, 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 采取耗竭资源, 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 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 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各个领域, 各个行业, 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一、水土保持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分析
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科学技术指导作用乏力;二是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三是城市化与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日渐严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全国虽然有100多个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科研站(所),但普遍存在研究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落后、高层次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2、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宏观管理办度不够。我国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性、综合性很强,涉及的面广,遇到的问题较多,往往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途径、后果及防治措施等,认识看法不一,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种措施综而不合,也是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搞工程的轻视坡面植被建设,搞林业的轻视沟道工程,大大降低了治理的综合效益。
3、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之所以出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投入较少,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跟广大的水土流失面积。
二、朝阳凌源的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本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切割破碎 ,河道淤积 ,水冲沙压耕地现象严重 ,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基岩裸露的景象随处可见。项目区包括坤都沟等 9条小流域 ,总面积为 2 41 5 6km2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15 6 2km2 ,占总面积的 64 6%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 3 40 6t/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 0 0mm ,年际差异较大 ,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其中 6~ 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 80 %以上。多年平均无霜期 14 5d左右。 1997年底 ,项目区总人口为 4 48万人 ,农村各业总产值 5 3 12 6万元 ,人均产值13 18 3元 ;总收入 42 47 6万元 ,人均纯收入 988 7元 ;粮食总产量 2 14 5 7万kg ,人均产粮 5 3 2 4kg。
三、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 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降低蓄水保水能力; 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 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 流速加快, 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 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 土壤入渗量减少, 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 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暴发, 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
2、 水土流失淤积水库, 阻塞江河 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 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 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 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加剧洪涝旱灾。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 16 亿 t 中, 约 4 亿 t 淤积在下游河床, 致使河床每年抬高 8~10cm, 形成“地上悬河”, 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建国以来, 由于泥沙淤积, 全国水库、塘坝淤积库容达 200 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 100 亿元。
3、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 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 一遇暴雨, 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 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 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 使河道断流。
4、 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洪水增大, 发生次数增加, 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 水体中含沙量增加, 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 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 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 水污染越严重; 如前所述, 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 同时,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 因此, 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 水环境容量减少, 水污染速度加快。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 刘震.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中国水利, 2002 年 7 月:31~33.
[2] 孙富行.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3] 郭廷辅.中国水土保持成就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1997,17,(4).
[4] 黄自强.关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再思考[J].人民黄河,1998,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