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水土保持是保持地球家园生命力的必要前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涵养水土,调节气候,保护植被并净化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立足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现状,并深入探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创新手段减少水土流失,为把我们的家园装扮的山明水秀的提供发展途径。 
关键词:水土流失;特点;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目光过多的关注到经济建设中,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犹如洪水猛兽常常令人心惊胆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现状,探索水土保护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国家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一、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 
  我国黄土面积是世界上黄土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山地面积占据土地面积的60%,黄土面积与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形成了壮观的地形地貌,但同时黄土面积分布较多,在缺少植被的覆盖下容易流失,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侵蚀严重,流失强度高,在我国水土流失强度是非常严重的,根据一项监测数据先死,我国每年有大约45亿吨的土壤流失,换一种说法是每年单河流对土壤的侵蚀就高达3400吨之多,这种状况与澳大利亚、日本等一些国家相比土壤侵蚀现象严重,水土流失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其次,水土流失范围广泛,面积较大,根据有关统计获悉,我国每一年水土流失的面积高达138万平方千米,数字是惊人的,近几年来,水土流失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由原来单纯的农村扩展到乡镇、城市,基本上我国每个城市、每个河流都面临这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另外,我国水土流失因素众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开展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必须掌握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点,而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东北地区、北方的农牧地区、南方红壤地区均有自己水土流失的独特之处,彼此之间差异性较大,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严重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土地的沙化严重,如雨滴打在土地上,雨水会对土地产生冲刷,把原来完好的坡面切割的支离破碎,其中对植被有营养的细土逐渐减少,而砂砾增多,土壤的肥沃程度减低,土层逐渐变薄,没有营养的土壤无法生长出茂盛的农作物或者树木,而没有植被覆盖沙化日益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统计,我国近50年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多大260多万hm。 
  (二)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功能日益弱化,许多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森林是动植物的家园,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面积缩小,目前,我国有289中植物濒临灭绝,有近乎10中动物面临绝迹;二是水土流失会导致不良气候的形成,狂风暴雨、洪水泛滥、高温灾害、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直接带来危害。 
  (三)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淤积严重 
  水土从地面上流失,如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后植被生长较少,表层的土壤直接裸露出来,在雨水的冲击下,大量的泥沙流入河流中,导致河床上升,水位升高,而河道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压力加大,尤其到了雨季来临的时候,面临着行洪能力下降,洪水疏导不畅现象,时刻面临着冲毁堤坝的危险,一旦水势蔓延,给河流两岸的人们将造成无法逆转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针对水土流失严峻形势的几点思考 
  保持水土,还自然一片蓝天碧水,给家园重新披上绿装是我国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面对今天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我们应当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理策略。 
  (一)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发展 
  水土保持是一项具有战略高度的群众性、社会性的复杂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更需要不同行业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因此,强化水土保持意识,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是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需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广大群众心中根植保护水土资源是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是从生态资源角度促进社会的持久性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开创良好的氛围,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统筹规划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要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各个建设部门在建筑规划、施工建设之前要充分的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做到统筹管理,全面规划,实行保护为主,治理为辅,全面促进生态与经济的齐头并进。当遇到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开发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果断的做出决定,以保护为先,再探讨开发;以整体为先,再顾及局部;以国家为先,再照顾个体,充分得认清当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对农业和农业生产中必要的建设规划中,需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坚持对小河流为单元,进行分类指导,对于桥梁、坡地、沟渠进行同步治理,对于生物和农业强化管理措施,全方面立体的设置防护体系,从而推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三)自然人工修复并举,发挥自然生态功能 
  对于当前水土流失现状,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生态修复发展的过程,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生态能力的修复。一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即利用自然的力量对损毁的土地进行自然修复,从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发挥人类的作用,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定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规划的修复,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方法,治理流域,清理淤积的堤坝,加固坡面,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共同推进自然生态的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水土保持水平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中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同样也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观念,提高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力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大批保持水土流失方面专业研发的高科技人才,通过加强对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新技术与方法,加强治理步伐;加快数字化建设,尽快的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建立国家水土流失状况数据库,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国外一些环境治理发达国家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并不断吸收和应用国外治理水土流失的先进理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严峻,虽然在修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彻底治理水土流失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水土流失治理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积极倡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一些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创新管理方法,扎实推进,为尽快夺取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开创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宝良,张春萍. 浅谈治理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J]. 民营科技. 2011(03) 
  [2] 刘士凯,夏长江,付桂梅.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1(01) 
  [3] 蓝克平. 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J]. 湖南农机. 2011(09) 
  [4] 王勇.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34) 
  [5] 张婉秋.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