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公伯峡左岸泄洪洞开挖施工采用各种先进开挖支护手段,针对开挖中的复杂地质情况,现场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关措施,未发生任何事故,现场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开挖半孔率达90%以上,受到专家及业主的好评。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改进,如底板扩挖质量较顶部稍差。
关键字:公伯峡 左岸 泄洪洞 开挖施工

 

1、工程概况

 

 

 

公伯峡电站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黄河干流上,坝址河道上游76km为已建李家峡水电站,下游距刘家峡电站148km,电站装机容量为150万千瓦。左岸泄洪洞全长为607m,(桩号为0+015~0+622),其中0+015~0+035段为进口渐变段,体型由12×17.2m城门洞形(宽×高)。渐变为直径10.5m,底宽6m马蹄形。洞身段(桩号0+35~0+607),Ⅱ、Ⅲ、Ⅳ类,围岩开挖直径分别为9.70m、10.10m、10.50m,底宽均为6m马蹄形。出口渐变段(桩号0+602~0+622)直径由马蹄形渐变为11.50×12.50m城门洞形(宽×高),总开挖量为5.25万m3,其中Ⅱ类围岩段长135m,Ⅲ类围岩段长316.5m,Ⅳ类围岩段长150.5m。支洞开挖从2000年12月1日~2001年2月21日,支洞进入主洞向上游开挖至0+35桩号,向下游开挖至0+504.5桩号。主洞贯通时间为2001年6月22日,全部开挖施工结束时间为2001年9月14日,独头平均月进尺65m。

 

 

2、工程地质状况

 

 

左岸泄洪洞上覆岩体厚度80~110m,局部过沟段较薄,约45~60m。左泄0+00~0+116段岩性主要为片岩,其次为脉状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脉,与围岩接触的不好,该段岩体中裂隙发育。0+105~0+622段,主要为花岗岩,类有少量片岩、片麻岩捕虏体。花岗岩局部风化强度裂隙发育。片岩主要在隧洞出口,片麻岩分布的较少,岩性较软弱,层理较厚,层间夹有黑云母带,主要构造有f14、f15、f17、f20、f23、f45等断层破碎带,呈交错出现。

 

 

3、施工

 

 

3.1  支洞设置及施工

 

 

由于左岸泄洪洞工期比较紧张,进出口施工区受明挖影响大,若单从从进出口两个方向掘进,将影响整个工期,因此设置一条施工支洞,综合考虑支洞的地质及进入主洞向上、下两个方向开挖的工程量等因素后,将主洞与支洞相交处桩号定为0+204.832。支洞全长188m,支洞断面7×6.5m(宽×高),支洞开挖采用手风钻钻孔,乳化炸药及非电毫秒雷管爆破,支洞随机支护,支护形式为喷5~10cm厚砼及插φ25、深3.5m锚杆。

 

 

3.2  主洞开挖:

 

 

泄洪洞开挖分上、下两部分进行,上部开挖高度为7.5m(Ⅳ类围岩)、7.3m(Ⅲ类围岩)、7.1m(Ⅱ类围岩),开挖量为3.7万m3

 

 

3.2.1  通风、供水、供风布置:

 

 

通风:由设在支洞口二台110kw轴流风机通过支洞向上、下两个工作面送风,排烟。

 

 

供水:由设在▽2010高程水箱将水用φ108钢管通过支洞引向上、下游两个工作面。

 

 

供风:由设在支洞口2台40m3固定空压机站供给。

 

 

 

 

3.2.3  开挖时爆破参数的选择:

 

 

炮孔数量依据以下公式,并参照类似工程确定。

 

 

N=

 

 

其中:q——炸药单耗  kg/m

 

 

      S——断面面积  m2

 

 

      b——装药百分比  %

 

 

      r——装药密度    kg/m

 

 

炮孔利用系数按85%确定。

 

 

炸药采用乳化炸药、楔形掏槽孔、非电毫秒管起爆、光面爆破、计算爆破参数如下:

 

 

岩石类别

 

 

周边孔间距(cm)

 

 

周边孔抵抗线(cm)

 

 

线装药密度(g/m)

 

 

Ⅱ类围岩

 

 

55~66

 

 

60~80

 

 

300~350

 

 

Ⅲ类围岩

 

 

45~60

 

 

60~75

 

 

200~300

 

 

Ⅳ类围岩

 

 

35~45

 

 

45~55

 

 

70~120

 

 

注:孔径45~50mm,药卷直径25~30mm。

 

 

在实际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Ⅱ类围岩,循环进尺3.0~3.5m,循环时间约20小时,单耗0.8~0.9kg/m3,Ⅲ、Ⅳ类围岩,循环进尺2.0~3.0m,循环时间22~24小时,单耗0.7~0.8kg/m3,单响控制在18kg,为控制超欠挖,光爆孔间距40~45cm,围岩较差处控制在30cm。线装药密度为140~200g/m,爆破效果较好。

 

 

3.2.4  施工支护:系统支护锚杆由多臂钻造孔,插锚杆挂网、喷砼、均在台车上进行。

 

 

系统支护参数表:

 

 

 

 

 

围岩分类

 

 

 

 

 

 

 

 

钢 筋 网

 

 

 

 

顶拱120°范围内

 

 

φ25(a)2×2m,入岩3m。

 

 

 

 

 

 

 

 

 

 

φ25(a)1.5×1.5m,入岩3.5m。

 

 

喷砼5cm

 

 

 

 

 

 

 

φ25(a)1.5×1.5m,入岩3.5m。

 

 

喷砼10cm

 

 

挂网φ6.5(a)15×15cm

 

 

φ8(a)15×15cm

 

 

临时支护形式的选择

 

 

为确保优质,安全的开挖,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进行临时支护,支护形式如下:

 

 

钢拱架支撑:在局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18#工字钢加工成拱架进行支撑,该拱架在加工厂制作,分段螺栓联接,现场安装后喷砼使其与开挖面紧密接触,洞子下半部开挖完后下接至洞底部,拱架间距0.8~1.0m。

 

 

锚筋桩、长锚杆加固:在进口桩号0+17~0+32、0+130~0+170段,由于受断层及两种岩石接触面的切割,存在较大楔形体失稳,采用入岩6m、7m长锚杆及入岩7~11m3、φ32锚桩进行加固。

 

 

挂钢筋网加固:在Ⅳ类围岩区,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开挖后的断面在进行系统支护后还不能满足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现场采用φ25、φ32钢筋编成20×20cm的网格,焊接在锚杆上,喷10cm砼加固。

 

 

管棚支护:出口渐变段由于岩石破碎成洞条件较差,开挖时采用管棚支护,在设计断面外50cm处钻φ105孔插入φ75钢管灌浆加固,钻孔孔向外倾10°,孔深7m、孔间距0.5m、插入管管壁布置出浆孔,灌注C20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

 

 

经过以上支护后,泄洪洞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险情,保证围岩稳定,设备人员安全。

 

 

3.2.5  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凿岩台车

 

 

JTH3RS-150

 

 

 

 

2

 

 

2

 

 

装载机

 

 

966F

 

 

 

 

2

 

 

3

 

 

自卸车

 

 

15T

 

 

 

 

10

 

 

4

 

 

反铲

 

 

PC200

 

 

 

 

1

 

 

5

 

 

喷砼机

 

 

SP—3

 

 

 

 

2

 

 

6

 

 

手风钻

 

 

YT28

 

 

 

 

20

 

 

7

 

 

凿岩台车

 

 

自制

 

 

 

 

2

 

 

4、工程质量评价

 

 

4.1  开挖质量

 

 

泄洪洞全长607m,共划分为30个单元工程,施工中与测量监理共同检测,按5m一个断面,共检测124个断面。除地质原因引起超欠挖外,其余处超挖控制在15cm以内,符合规范要求。

 

 

4.2  锚杆及喷砼质量

 

 

洞内所有系统锚杆,随机锚杆均采用φ25螺纹钢,锚固剂锚固,共施工锚杆6000余根,拉拔试验228根,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

 

 

喷砼厚度锚孔检查全部合格,喷砼取样51次,强度满足要求。

 

 

4.3  收敛计观测

 

 

泄洪洞收敛观测采用SL-2型收敛计,该型收敛计由不锈钢收敛挂钩及收敛钢尺组成,具有操作方便,结果可靠,泄洪洞共布设7组断面,每组断面上有五个测点,圆心水平半径以上按45°角均匀布置5个测点,在砼衬砌前对其观测结果显示最大收敛量为4.71mm,相对收敛量为0.05%,满足《锚杆喷砼支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5、结束语

 

 

公伯峡左岸泄洪洞开挖施工采用各种先进开挖支护手段,针对开挖中的复杂地质情况,现场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关措施,未发生任何事故,现场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开挖半孔率达90%以上,受到专家及业主的好评。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改进,如底板扩挖质量较顶部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