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0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5-09-16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76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03p
1.2编制范围
DK704+797~DK705+665xx二号隧道,全长868m。
1.3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2)、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3)、安全无事故,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运用网络施工管理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5)、提高专业化、工厂化施工水平,建立工地材料厂、工地堆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等,改传统的分散流动施工为工厂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6)、加强过程统筹安排及监控,实现快速施工。
(7)、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述
xx二号隧道位于xx省xx市南部县境内,地处xx东北部丘岭地区,隧道中心里程为DK705+231,其进口里程为DK704+797,出口里程为DK705+665,全长868m,设计为Ⅲ~Ⅴ级围岩,其中Ⅲ级围岩290m;Ⅳ级围岩410m;Ⅴ级围岩168m;DK705+645~DK705+665为明挖。
本隧道为浅埋隧道,进出口均为比较破碎的Ⅴ级围岩,隧道进口采用台阶式洞门,出口采用明洞门。DK705+645~DK705+665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设置明洞衬砌; DK704+797~ DK704+802段采用拱上明挖,拱下暗挖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余段落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
2.1.2主要技术标准
本隧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客货共线(开行双层集装箱货车)双线隧道设计。
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7cm。
本隧平面曲线设置:左线:ay=27。31,56.55,,,曲线半径R=5500m,缓和曲线Ls=280m,ZH点里程=DK703+008.426,HZ点里程=DK705+931.343;右线:ay=27。31,56.55,,,曲线半径R=5495m,缓和曲线Ls=280m,ZH点里程=DK703+007.659,HZ点里程=DK705+930.478;本隧大部分位于圆曲线上。本隧竖曲线设置:为+0.3%的纵坡。
2.1.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1.3.1地形、地貌,
xx二号隧道所处地段属残丘剥蚀地貌,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2.1.3.2工程地质
本隧所处位置为川东北低山丘陵区,出露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中、新生代的泥岩、砂岩等地层。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层以及各种构造作用产生的构造岩。
隧道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pl)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泥岩;地层单斜,倾角平缓,地质构造简单。
本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在岩层中含有天然气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主要以CH4为主。
2.1.3.3地震动参数
xx二号隧道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2.1.3.4水文特征
本隧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
地质勘探资料显示,该隧附近地下水不发育,对砼无侵蚀性;预计单日最大涌水量为600t/d。
2.1.3.5气象条件
本隧位于川东北低山丘岭区,属湿热气候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8℃。最高温度41.7℃,最低温度-5℃,年平均降雨量900~1400mm,6、7、8月为雨季,相对湿度70~80%。
区域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大,各地均有差异,一般以东风、东南风为主,而北部多西南风、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17~26m/s。风向为西风、西北风。
2.2主要工程数量
本隧道开挖方量121715m3,喷射混凝土8175m3,衬砌26398m3。
3施工总体规划
3.1隧道施工总体安排
xx二号隧道全长868m,属于低瓦斯隧道。我部本着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为本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工期。
(1)本隧道长度较短,项目部制定从进洞口独头掘进的方案。隧道纵坡为+0.3%,施工过程中,在洞内两侧沿线路纵坡设置临时排水沟,确保施工排水畅通。
(2)本隧道浅埋,大部分围岩较破碎,地下水不发育,为严格控制施工坍方,防止爆破作业对洞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将开挖支护、衬砌紧跟,严格执行兰渝铁路建设管理办法中隧道施工步长关系的相关规定;本隧DK704+814~+840段地表有公路,DK705+030~+150、DK705+220~+280段地表有建筑物,以上段落采用控制爆破施工,地表爆破振速不大于2.5cm/s,并对房屋及公路布点检测。
(3)本隧进口,采用拱上明挖,拱下暗挖;出口浅埋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洞身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Ⅲ、Ⅳ、Ⅴ级围岩均采用风钻与简易台车配合作业,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大拱脚台阶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