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简要
省道318牛角冲至黑石渡段公路改造工程,采用60Km/h的双向四车道公路标准,东雷山隧道位于霍山县尹家冲村和张家冲村,隧道轴线走向为自东向西,走向272°,最大埋深约51米。西雷山隧道位于霍山县尹家冲村和张家冲村,隧道轴线走向为东西走向,最大埋深约76.1米。
1、东雷山隧道:
左洞:ZK3+230~ZK3+235、ZK3+745~ZK3+750段为隧道明洞段,合计:10m。
右洞:YK3+235~YK3+240、YK3+733~YK3+738段为隧道明洞段,合计:10m。
明暗洞分界里程为:左洞:进口ZK3+235、出口ZK3+745。
右洞:进口YK3+240、出口YK3+733。
2、西雷山隧道:
左洞:ZK3+840~ZK3+845、ZK4+345~ZK4+350段为隧道明洞段,合计:10m。
右洞:YK3+830~YK3+835、YK4+335~YK4+340段为隧道明洞段,合计:10m。
明暗洞分界里程为:左洞:进口ZK3+845、出口ZK4+345。
右洞:进口YK3+835、出口YK4+335。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东雷山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尹家冲村及张家冲村,为皖西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区,地表植被茂密,山顶多呈尖顶状,少数呈圆顶状,走向以北向,东西向为主,山坡坡度30°~50°,地面高程85.34m~220.10m,切割深度20~100m。水系呈树枝状、格子状、梳妆,发育“V”型、“U”型谷。隧道轴线走向为自东向西,走向2720总体是两端低、中间高,波状起伏,进出口地段地势相对较低,坡角300~500,隧道最大埋深约51m。
西雷山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尹家冲村及张家冲村西雷山,为皖西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区,地表植被茂密,山顶多呈尖顶状,少数呈圆顶状,走向以北向,东西向为主,山坡坡度30°~50°,洞身以上地面地形起伏较大,总体是两端低、中间高,波状起伏,进出口地段地势相对较低。
2、地层岩性
本地段为混合化片麻石和石英片岩类,主要包括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钾
长片麻岩、黑云母钾长片麻岩等,角闪片麻岩构成山体主体,在隧道进出口山脚下山顶及山腰均有大量出露,山脚及山腰具有强风化带,大量岩石疏松易破碎。
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能够沿节理面下渗;另外,雨季因地表水下渗,增加了隧道洞身范围的基岩裂隙水,施工时应加以注意。
三、施工方案
本方案主要针对东雷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主要内容包括:洞顶截水沟、明洞开挖及边仰坡支护、大管棚施工、暗洞开挖及支护、洞口段衬砌和明洞衬砌。具体方案如下:
(一)人员及设备进场后先进行场地的建设,包括生产、生活房屋建设和“三通一平”的建设,为施工做好准备。
(二)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在边仰坡开挖前完成。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须填平并进行地表防渗水处理,清除洞口段山坡危石及有可能滑塌的表层土。
(三)根据现场测量放出的边仰坡刷坡线外5m,做好截水沟,完成洞口排水系统,确保洞口施工安全。
(四)本隧道设计进口明洞有5m,出口明洞有5m,施工采用明挖的施工方法。
(五)根据设计进行明洞段开挖及边仰坡支护。按设计坡率、地表标高准确放出边坡开挖线,自上而下逐段分层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当边坡开挖高度大于8米时,设一级2米宽平台。土方用挖掘机挖装,石方用风钻打眼弱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渣。开挖分层高度3m左右,随挖随支护,确保坡体稳定。考虑进洞时的超前支护施工,施工明暗结合部时,挖成台阶状,台阶长度宜大于6米,在台阶上进行进洞超前支护施工。
(六)在预留的台阶上进行长管棚施工。管棚施工应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不得侵入隧道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
(七)大管棚施工完毕后,Ⅴ级围岩偏压段采用侧壁导坑法,Ⅴ级浅埋段采用台阶分步法开挖施工工艺进行暗洞开挖,并按照设计要求的内容进行初期支护。
(八)暗洞开挖到合适长度后进行洞口段衬砌施工和明洞衬砌施工。(注:明暗分界里程处预留2cm变形缝)
(九)衬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进行明洞段拱顶回填,回填应对称回填,分层填筑和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2m,其两侧回填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即应满铺,并分层向上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