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进口段约240m隧道净距18~16m,出口段约250m隧道净距14~26m,此两段按小净距设计。左洞长1100m(ZK1+562~ZK2+662),隧道进出口分别位于R=1350m和R=2500m的曲线上,洞身位于直线上;右洞长1110m(YK1+551~YK2+661),隧道进口及洞身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R=2500m的曲线上。隧道进口左右线分别设置长5m明洞;出口右线明洞长53m,左线出口明洞长45m;左洞纵坡为-0.8%、-0.45%、-2.0%,凸曲线半径半径为13000m、15000m;右洞纵坡为0.8%、-0.6%、-2.0%,凸曲线半径为15000m,16000m。华顶山隧道共设2处人行通道合计长度为65.9m、1处车行兼人行通道长度为49.6m;左右洞各设1处紧急停车带,每处长40m。
华顶山隧道设计洞高7.7m,洞宽15.196m。隧道断面采用三心圆曲墙式断面,半径为R1=8.3m,R2=5.3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4.0m,净高为5.0m。
隧道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断面全部采用曲边墙式等截面断面。根据地质情况,对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进暗洞第一环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进洞,其后采用小导管对前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深埋Ⅴ级及Ⅳ级围岩段采用小导管对前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再开挖,开挖时采用打锚杆、安装型钢钢架、挂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C30防水混凝土。
1、左线:
华顶山隧道隧址区地形较复杂,地面最大标高约232米。隧道进洞口地形较平缓,坡度约10-15°,植被主要以毛竹为主,未见基岩裸露;隧道出洞口位于水库下方泄洪沟位置,离水库堤坝约5米。根据现场调查,隧道出洞口段岩石节理发育,主要节理产状有:292°∠85°、198°∠6°、75°∠74°,节理间20-50米,节理裂隙以密闭型为主。
该隧道进洞口前段发育一冲沟,宽约12米,深约8-10米,沟内平常水量较小,甚至干涸,雨季水量较大;隧道出口位于叶夹岙水库下方泄洪沟位置,现水库储水量较小。
该隧道进洞口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根据设计资料,该边坡高度约8-10米,土质边坡以含砾粉质黏土为主,结构较松散,边坡稳定性较差。
2、右线:
该隧道进口段地形较缓,进洞口后地面变陡,坡度约30°,主要以树苗为主,进洞口发育一条冲沟,宽约12米,深8-10米,未见有基岩裸露,隧道出洞口位于叶夹岙水库内,出洞口地形较平缓,根据外业调查,隧道出洞口岩石节理较发育,主要节理产状有:183°∠76°、134°∠85°、261°∠80°、165°∠77°,节理裂隙密闭型为主。
该隧道进洞口前段发育一冲沟,宽约12米,深约8-10米,沟内平常水量较小,甚至干涸,雨季水量较大;隧道出口位于叶夹岙水库内,现水库储水量较 小,雨季时水位较高。
该隧道进洞口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根据设计资料,该边坡高度约8-10米,土质边坡以含砾粉质黏土为主,结构较松散,边坡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