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南起航海路,北至建设路,沿线分别与新浦南街、赵庄街、潘张街、淮河东路、保全街、永安街、陇海路、幸福路、康复前街、康复后街、中原路相交,全线长约3866.47m,包括隧道、地道、桥梁、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工程。
第二标段范围为1+520.881-2+137(永安街-陇海路口北),工程包括雨污水、压力管、道路、隧道主体及泵站。全长616.119米。
3.3.建筑、结构设计情况
1.京广路地下隧道
京广路地下隧道标准段单洞净宽13.1m,洞内净空4.5m,顶部预留1.5m高作为设备(施)安放空间,通过在侧墙和中隔墙贴吸音板。隧道中隔墙每隔250m设置一道2.5m宽横向行人通道,且在隧道暗埋段设置3道行车通道,以满足紧急时刻的救援需求。隧道结构每间隔约30m设置一道30mm宽沉降缝,隧道暗埋段(含镂空)共分52个节段,沉降缝处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
2.道路工程
京广路道路横断面设计采用四幅路形式,其中航海路至陇海路标准段横断面尺寸为60m(红线)-7.5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15.5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5.5m(机坜车道) -1.5m(绿化带) -4.5m(非机动车道) -7.5m(人行道);陇海路至建设路标准段横断面尺寸为60m(红线)-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2.5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15m(机坜车道) -2.5m(绿化带) -5m(非机动车道) -5m(人行道)。车行道路面横坡度1.5%,人行道横坡度1.5%。路拱采用圆曲线加直线型路拱。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标准轴载BZZ-100。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69cm(未计乳化沥青下封层厚度),面层厚15cm,表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按I-C型进行控制;非机动车道结构总厚41cm(未计乳化沥青下封层厚度),面层厚8cm,基质沥青均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陇海路至中原路段人行道采用花岗岩道砖铺装,铺装厚度34cm,其它路段采用砼条纹砖铺装,铺装总厚28cm。
3.雨水工程
雨水工程南起航海东路北至建设路桥,全长3858米,雨水共分为五个排水系统。
航海路至熊耳河西支,东西两侧各布置一道雨水,在新浦南街东西两侧雨水汇后,经东侧雨水盖板渠由南向北排入熊耳河西支内;
赵庄至熊耳河西支,东侧布置一道雨水盖板渠,承接上游赵庄街规划雨水,由西向东再向南排入熊耳河西支内。
赵庄街至保全街段,东西两侧各布置一道雨水管,雨水分别由南向北排放,排入保全街新规划的Bah=2800×1800雨水盖板渠内,最终入熊耳河西支内。
保全街至西出口人行地道段,东西两侧各布置一道雨水管,雨水分别由南向北排放,西侧排入保全街新规划的Bah=2800×1800雨水盖板渠内,东侧在永安街交口处排入京广路保留的d1800雨水管内,最终都排入熊耳河西支内。保全街(京广路-熊耳河西支)规划的Bah=2800×1800雨水盖板渠,与本次工程同期实施。
西出口人行地道至建设路金水河桥,东西两侧各布置一道雨水管,雨水由南向北沿京广路排入金水河。
4.污水工程
污水工程南起航海路北至建设路,全长约3670米,全段污水以现状金水河d900截污管、陇海路d800污水干管,永安街d1000污水干管三个出路被分成三个系统。依据现状的三个排放系统,分别设置污水管网系统:航海路至永安街污水,向北汇至永安街现状d1000污水管向东排放;永安街至康复前街北侧西出口人行地道段,污水排入陇海路规划d1100污水管内,陇海路规划污水管现状并不存在,为了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暂时可接放入陇海路d800现状管内,待陇海路西段污水管改造后,改接入d1100污水管内,西出口人行地道至建设路,污水向北排入金水河现状d900截污管内。
5.压力管工程
本标段设有2号泵站,泵房设置在主隧道最低点附近(桩号1+880附近),收集陇海路主隧道、匝道出口处的雨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隧道连为一体,在隧道侧墙上留出入洞口,泵站集水池池底低于隧道路面3米,泵站内配置备用泵,雨水通过隧道最低点的双横留沟流入集水池,泵房内雨水经泵站抽升后,进入京广路西侧13.5米处埋设的DN700、DN900压力管道内,向北排入金水河内。为保证隧道内的雨水排水通畅,在桩号1+871、2+750处,压力管道加阀门井与市政雨水管道联通。正常状态下阀门井关闭,压力管道出故障后,打开闸门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最终排入金水河。
2#雨水泵站以及3#雨水泵站提升出来的雨水,向北排放入金水河系统。北侧入金水河雨水系统管网,入金水河时管底基本贴着河底,再加上京广路南侧系统排水也不是很通畅,一遇大雨京广路必淹的状况,雨水经2#雨水泵站抽升后,采用DN700球墨铸铁压力管向北,与3#雨水泵站出来的雨水汇合后,采用DN900球墨铸铁压力管向北直接排入金水河。一旦市政管网排水不畅时,隧道内的雨水可直接通过压力管道排入金水河。
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及主要工程量
4.1.工程地质
从上到下分别描述如下:
第⑴层杂填土:层底埋深0.8-3.8m,层底高程98.05-104.66m,层厚0.8-3.8m。表层主要为柏油鲁米那、灰土垫层和人工堆填土,其下含少量砖块、灰土等建筑垃圾。
第⑵层粉土:层底埋深2-6.2m,层底高程95.54-102.32m,层厚0.5-4.9m。地层呈黄褐色,稍密,中密-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和黑色腐殖质斑点。
第⑶层粉土:层底埋深3.7-9.5m,层底高程93.25-99.28m,层厚0.9-5.8m。地层呈黄褐色,灰黄色,稍密,密实,局部有砂感,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及钙质结核,粒径一般5-20mm,局部含量大。
第⑷层粉土层:底埋深6-14m,层底高程88.55-97.32m,层厚0.5-8.8m。地层呈黄褐色,稍密,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见少量钙质结核,粒径一般10mm左右。
第⑸层粉砂、粉土层:层底埋深8.8-17m,层底高程85.21-94.52m,层厚0.5-7.0m。地层呈黄褐色,稍密,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碎片。分选性较差。局部夹粉土,湿,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及钙质结核。
第⑹层粉土夹粉质黏土:层底埋深14.2-27m,层底高程75.26-89.12m,层厚1.8-12.5m。地层呈褐黄色,稍密,密实。含少量蜗牛碎片和较多粒径10-30mm的钙质结核。本层局部发育有⑹-1亚层钙质结核层,含大量钙质结核,呈散块状或半胶状,岩心呈块状或短柱状,厚度分布不均,呈透镜状产出,局部钙质胶结似基岩,钻进困难。局部夹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
第⑺层粉质黏土:层底埋深19.6-37.10m,层底高程65.16-82.29m,层厚15-3.5m。地层呈棕红色、棕黄色,可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发育有⑺-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
第⑻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底埋深26.8-45.20m,层底高程57.06-75.09m,层厚4-15m。地层呈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夹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局部发育有⑻-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本层局部夹粉土,褐黄色,密实,湿。
第⑼层粉质黏土:层底埋深41.8-58.00m,层底高程44.08-60.48m,层厚3.3-17m。地层呈黄褐色、棕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并发育有⑼-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
第⑽层粉质黏土:层底埋深53.0-66.00m,层底高程36.26-49.39m,层厚8.0-16.2m。地层呈浅黄色、棕黄色,湿,可塑-硬塑。含大量黑色铁锰氧化物。和较多粒径10-30mm的钙质结构,富集成层,局部钙质胶结似基岩,钻进困难。
第⑾层细砂:此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为16m。地层呈褐黄色,密实,饱和,矿物成份以试映、长石为主、本层局部含卵石,粒径1-4cm不等,钻进困难。局部夹粉质黏土。
4.2、地下水
本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1.8m-15.7m(高程89m左右),最高水位埋深约10m。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勘探75m深度内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空隙潜水。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潜水以开采排泄为主,蒸发排泄次之。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水质分析报告显示,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3、场地地震效应
1、抗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找分,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地基土液化判定
依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结合地无经验,判定本场场地基土不具液化性。
3、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计算得本场地20m深度范围内土层平均等效期剪切波速约为288.2m/s,判定本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本场地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4.4、不良地质作用及对本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本工程在勘探点位置未发现不良工程地质作用,也未发现暗浜、古墓、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但对本工程不利的因素主要为地下分布有较多的市政、通讯、电力等管线(道)等,且分布无规律。
4.5、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湿度27.3℃,最冷月平均温度-0.3℃;极端最高温度43℃,极端最低温度-17.9℃;夏季主导风向S,冬季主导风向WNW;夏季平均风速2.6m/s,冬季平均风速3.4m/s;年总降雨量655mm,日最大降雨量189.4mm;最大积雪深度0.23m,最大冻土深度0.2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