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标段起讫里程为K0+660~K1+220,由集庆门隧道和南北引道构成。其中集庆门隧道属于过街浅埋隧道,位于西水门立交桥与赛虹桥之间,左侧为文物古迹明长城,右侧为秦淮河。隧道长145米,最大埋深为8 米,进出口路线纵坡分别为-3.0313%、+3.8%,隧道除北端洞口十多米位于直线上外,其它位于R=1000米的右偏曲线上,隧道设计宽度为20.9m,双向四车道,隧道净高4.5m,设计车速80Km/h,隧道北端引道K0+660~K0+885长225m,南端引道K1+030~K1+220,长190m。
隧道采用C35防水砼钢筋框架结构,隧道南北洞口设置防水钢筋砼U型挡墙,隧道衬砌基础采用φ500深搅桩加固,桩长平均为11m,1×1m梅花形布置。
二、工程地质概况、地震烈度
隧道西临秦淮河,上覆第四系人工填筑土与长江三角洲冲积填土。
人工填筑土包含杂填土及素填土两种。杂填土由生活垃圾、碎砖瓦和粘土组成,色杂、松散并含有机质,层厚0.5~0.7m,分布厚度不均;素填土主要由粘土及砾石组成,软塑至干硬状,层厚1.0~3.6m。下伏淤泥质土(呈灰色,流塑状,夹有腐木、贝壳及局部硬土块)及淤泥质粉细砂、薄层软塑状粘土,上述土层呈交错互层。隧道基底完全置于该软土层中,受长江水位控制,隧道区域内最高水位为吴淞标高10.22m,最低水位为1.54m,地下水主要储存于人工填土及新近沉积土中,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隧道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