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某大桥50M预制箱梁施工方案4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0-26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28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某大桥50M预制箱梁施工方案43p
**大桥第X 合同位于大桥的南端,起讫施工里程为K71+335~K81+815,施工
里程全长为10480 米,占全桥总长度的29.1%,预制场位于十塘与九塘之间,具体布置
见《杭州湾大桥地理位置图》施X-01。
2.2 标段工程结构设计简介
南引桥滩涂区5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范围为K71+335.000~ K81+435.000,总长10.1km。其平面线型有直线、半径10000m、半径6000m 曲线三种。其基本联长布
置为8x50m,共20 联,还有6 联7x50m,总共26 联。两联梁端留20cm 间隙。南引桥
滩涂区在F15、F117 号墩墩顶分别设置有调头区;在E92、F11、F21、F31、F102、F111、
F123、F131 号墩顶设置有车道控制器门架板,该处主梁进行了局部加强。
2.2.1 结构主要尺寸
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单幅桥主梁顶宽15.8m,底宽6.625m,主梁梁高3.2m。
主梁两侧各悬臂3.9m,悬臂端部厚度20cm,悬臂根部厚度50cm。顶板在箱室内净跨
6.8m,板厚度26cm,横桥向单向放坡2.0%。箱梁底板较宽,底板厚度为25cm。在支
点两侧附近局部加厚至0.6 和0.5 米。腹板作成斜腹板,以减少下部工程数量。腹板厚
度上下两端不同,由于施工荷载较大,上端直接承受桥面板传递的荷载,弯矩值较大,腹
板厚度加厚至60cm,下端受力较小,跨中厚度为40cm,支点8m 范围内腹板厚度增加
至60cm。为方便箱梁整孔预制内模脱模需要,箱梁在中墩墩顶未设横隔墙,仅在墩顶处对
箱梁进行局部加厚处理。腹板墩顶处加厚至110cm,顶底板墩顶处均加厚至60cm。考
虑到箱梁需要临时简支并承受运梁车荷载的需要,墩顶加厚段长4m,两侧各通过2m 过
渡段均匀过渡到墩顶加厚截面。
为了提高预制梁台座的使用率,曲线段预制梁构造尺寸基本与直线段预制梁相同,
仅顶板悬臂长度不同;通过调整悬臂板的长度来拟合桥梁曲线,悬臂板的长度变化范围
为3.85m~3.95m。
调头区纵向长度为30m,在调头区范围内,中央分隔带处的顶板悬臂长度由4.0 米
变为4.5 米。悬臂板加宽部分采用后浇,两幅桥之间用塑料板隔离,同时设置剪力铰以
传递剪力,保证行车舒适。
标准预制梁段:边梁自重1430t,中梁自重1425t。
2.2.2 预应力体系
箱梁采用纵、横、竖向预应力体系。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9-фj15.24 及12-фj15.24 和5-фj15.24 三类钢绞线,
Ry
b =1860MPa, Ey=1.95×10 5MPa,群锚锚具,锚下张拉控制为应力σk=1395MPa,锚外张
拉应力不超过0.8 Ry
b ,采用内径90mm 和100mm 波纹管成孔。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按其
位置分五种类型,即腹板弯束、底板直束、顶板合拢束、底板合拢束、边跨梁端顶板束,
除腹板弯束采用19-фj15.24 钢绞线及边跨梁端顶板束采用5-фj15.24 钢绞线外,其余预应力钢束均采用12-фj15.24 钢绞线,箱梁预制时张拉腹板弯束、底板直束,腹板弯
束锚固在预制梁两端腹板上;底板直束锚固在底板梗肋的锯齿块及梁端上。现浇墩顶湿
接缝后张拉顶板合拢束、底板合拢束,完成体系转换。
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束采用4-фj15.24 钢绞线,Ry
b =1860MPa, Ey=1.95×10 5MPa,
BM15-4 扁锚,一端张拉, 锚下控制应力σk=1395MPa;固定端采用H 型轧花锚。4-фj15.24
钢绞线采用内尺寸70×19mm 的扁波纹管成孔。顶板横向预应力束沿桥轴线按0.6 米间
距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