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隧道洞口开挖及防护技术方案1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10-1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7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洞口开挖及防护技术方案14p
(1)、地形地貌:观音岩隧道场地为中低山地貌。隧道区最大海拔高程为768.2m,隧道穿越一小山包,龙山端洞口位于国道209边,洞口处斜坡坡度达30-40度,左洞设计标高677.57m,右洞设计标高678.40m,左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大角度相交,右洞口处斜坡坡度为34度,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大角度相交。永顺端左右洞口均位于坡度很缓的山坡边,坡度约10度左右,左洞设计高程为691.34m,右洞口设计高程为692.30m。场地位于国道209边,交通条件较好。
(2)、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结合钻孔资料,本隧道场地发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T1)薄层~中厚层灰岩夹薄层泥岩,中~微风化,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褶曲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两洞口地表出露岩层倾角多在50°~80°之间,层间结合差,岩层面见溶蚀现象;灰岩不宜风化,岩质较硬,泥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差,浅部发育的泥灰岩风化后变软,在灰岩之间形成软弱夹层。
(3)、区域地质构造:整个隧道洞身段岩性变化不大,但受构造影响严重,岩层产状不稳定,褶曲发育,受其影响,岩层层面结合较差,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4)、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区内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张开的基岩层面、裂隙中,场地山体汇水面积小,岩体含水量少,雨季开挖会产生点滴状水流,局部可能产生线状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