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本工区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明确作业流程、操作要点、检验标准,确保施工满足规范要求。
2、编制范围
京福客运专线闽赣I标第八项目部DK426+408~DK438+882.010段三清山隧道、鲁源隧道、茅坞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板工程。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⑴隧道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工程、沉降、CPⅢ测量要通过评估满足技术条件。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道床板采用C40混凝土现场浇筑,目
前,我工区中心试验室已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初步选定了施工用理论配合比。施工期间有关试验及数据采集全部由中心试验室负责(负责人:陈昌连)。
⑶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对无砟轨道施工图(新建铁路合福线施工图隧道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图号:合福施图(轨)-24))进行审核,参加京福公司组织的设计交底,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学习规范和技术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⑷人员培训分两级进行培训,首先由项目部组织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项目部对项目部本级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教材主要为施工作业指导书,培训内容包括轨排框架法无砟轨道施工内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物流组织、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无砟轨道的施工。
⑸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提出大型设备失稳、安全用电、高空坠落等应急预案。
⑹编制完成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
3.2外业技术准备
(1)对隧道调平层,过轨管线,四电接口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道床板施工。
(2)完善施工道路的通行条件,包括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等,满足无砟轨道施工需要。
(3)根据混凝土拌合站的具体位置及供应能力,合理规划施工段落。
(4)双块式预制轨枕已运至现场并按要求存放。
(5)通过试验确定符合技术要求的配合比。
(6)施工机具、工装设备、辅助材料、劳动力配置到位。
A、人员进场:目前,管理人员已全部进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录用从具有原大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经验的队伍中抽调,4月5日前全部进场。
B、施工设备、机具及材料进场:无砟轨道施工用设备、机具于3月25日前全部进场,安装调试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材料于3月25日前全部进场,按照“第5节”要求进行检测试验,合格后由试验室主任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形成四方签认记录。
3.3、技术要求
3.3.1主要技术标准及依据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高铁测量规范》
铁道工管技(2011)35号文 《无砟轨道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
合福施图(轨)-24 《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图》
3.3.2隧道CRTS I型双块式道床板结构
隧道无砟轨道结构高度515mmm,其中包括:钢轨、扣件、道床板。钢轨采用60kg/m钢轨,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11]2351-I”),轨枕质量符合《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文)的要求。轨枕间距一般取650m,不小于600mm。扣件采用与SK-2轨枕相配套的扣件,扣件应满足《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