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高风险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10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08-0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17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高风险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101p
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9标段大独山隧道(D1K852+772~D1K864+654,全长11882m)。包含大独山隧道正洞、1#横洞、2#横洞、平行导洞工程。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技术标准
(一)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二)正线数目:双线;
(三)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四)正线线间距:5.0m;
(五)最小曲线半径:4000m;
(六)最大坡度:20‰,特殊地段30‰;
(七)列车类型:动车组;
(八)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九)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十)运输调度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第二节 自然条件
大独山隧道位于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陵过渡地带,属构造剥蚀、溶蚀中低山地貌,总体来看,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具构造剥蚀~溶蚀地貌特点。隧址区内最高点位于隧道轴线中部的营盘山,海拔高程1650.5m,最低点位于隧道尾端南侧罗秧河,海拔高程694.20m,相对高差达956.3m。隧址区东部主要为溶蚀残丘、山间槽谷,槽谷底内呈串珠状分布有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形态,西部受罗秧河切割形成陡斜坡河流沟谷地貌。隧址区内地面高程一般为1000~1400m,坡麓自然斜坡陡峻,坡脚25~50°,个别地段形成陡崖,此外,隧址区内的其余地段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地貌亦比较常见。
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地层岩性
隧道区基岩大多裸露,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T2y)、关岭组二段(T2g2)、关岭组一段(T2g1)、下统永宁镇组三、四段(T1yn3+4)、下统永宁镇组二段(T1yn2)、下统永宁镇组一段(T1yn1)、下统夜郎组(T1y)地层,隧道进出口及缓坡地带有少量覆土。
(二)地质构造
该隧道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区域上为法郎向斜北东翼和新场-九头坡向斜南西翼,受褶曲挤压作用,该区域断裂发育。受断层影响,节理裂隙发育。总体来看,测区地质构造复杂。
①小箐背斜面: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K858+913m处,由于受后期断裂的改造,使得基完整性较差,但地层的重复明显,两翼岩层倾角相反,南西翼地层产状:S-N~N66°W/8~35,北东翼由于受断层破坏,产状变化较大。
②断层:大新寨断裂:在隧道中部玉碗井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3.4 km,呈弧形,走向近南北,区内由郎家坟向北经过玉碗井、大新寨,向东延出区外,断层性质为正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0m。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5+265 m处。
龙门地断裂:在隧道区中部长箐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走向近南北向,长约3.9k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旁侧岩层有褶曲拖拉现象,向北延至与大新寨断裂相连。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6+086处。
垮岩断裂:在隧道区中部丘家窝子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3.7km,走向南东北西向,北西侧延至白坟包一带与东西向小断裂相连,南东侧经过猴子洞与龙门地断裂相连。受断裂影响,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层性质为正断层。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6+727处。
大湾断裂:在隧道区中部弯腰树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2.4km,走向南东北西向,断层性质为逆断层。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7+289处。
营盘坡断裂:在隧道区中部营盘坡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3.9km,走向南东北西向,南东侧经水落洞、大水洞延出区外,北西侧经小水井延至雷神坡一带尖灭。断层性质为逆断层。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7+747处。
杨家冲断裂:在隧道区中部杨家冲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2.4km,走向南东北西向,发育于北西侧杨家冲,南东侧经洗布塘、榜上延出永宁镇与看哨坡断裂相连。断层性质为正断层,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9+351处。
看哨坡断裂:在隧道区中部养马洞一带与隧道轴线相交,长约12.2km,走向南东北西向,倾向北东,为区域性大断裂,断层性质为逆断层,与隧道轴线相交于D1K859+804处。
③节理:受地质构造影响,区内岩石中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调查观测点统计,主要发育2~3组节理。
(三)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
地表水可分为两个水系:(1)D1K860+050以西,通过地表沟谷和地下暗河直接汇入北盘江;(2)D1K860+050以东,通过地表沟谷和地下暗河排入打邦河,然后汇入北盘江。
罗秧河是隧道出口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其中有多条NNE支沟汇入罗秧河,最终排入北盘江。支沟时有流水,主沟常年有水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向河中排泄,加剧了隧道区地表溶蚀的发育。
②地下水: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a.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含水岩层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岩性主要为坡残积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砂、砾石等。富水性差,水量贫乏。
b.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含水岩组为永宁镇组一段(T1yn1)、三、四段(T1yn3+4)、关岭组二段(T2g2)、杨柳井组(T2y)和竹杆坡组(T2z)。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富水性中等至强。
c.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永宁镇组二段(T1yn2),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一段(T2g1)等的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等组成的含水岩组中。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一般属弱~中等富水。
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碳酸盐岩裸露地区,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漏斗、溶洞、溶隙迅速落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在非可溶岩分布区,大气降水沿岩石的细小裂隙渗入地下。地表水也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特别是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尤为明显,非可溶地区的溪沟水进入可溶岩区后,多数通过落水洞、溶蚀裂隙潜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由于岩性条件的差异,地下水的径流方式差别也很大,在厚层灰岩分布区,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多集中于地下岩溶管道中径流,并以岩溶大泉及暗河的形式排泄于河谷中或沿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排出地表。
区域主要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最大河流为北盘江,其次是北盘江支流白水河和西泌河,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由于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综合考虑区内地下水的出露特征,岩性、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岩层的富水程度,临近施工区域各地下水系统与隧道洞身相关关系见下表。
其中,D1K855+300~D1K858+020段发育1处暗河,为张家寨暗河,该暗河与隧道大角度相交,推测相交里程D1K856+630~D1K856+650。进口位于石丫口,标高为+1580,出口位于张家寨附近,出口标高为+1306m,出口流量约为1.3m3/s(2009年8月22日),暗河长2.4 Km。根据梯度来推测,隧道与暗河相交处,暗河大致位于隧道洞顶以上4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