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7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12-1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1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75p
第一节 工程总概况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茶店子公交车站~老成灌路
   三、工程概况:暗挖电力隧道、框架净空尺寸宽3.98 M
   
第二节 详细工程概况

   (一)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3、9.4条,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执行。
   (二)砼的防渗等级不得低于S10,若需要时,可添加CH-B防水抗渗剂,提高混凝土防渗能力。
   
第三节 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

   三、工程特点:
   (一)本工程为城市电力隧道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工期短、相对工程量大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施工组织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地上、地下均有障碍物和城市管网,施工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对不能搬迁的管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
   (三)本工程是市政工程,施工中涉及到排水及地下管线等多项地下工程,加强与各主管部门协调和配合工作是确保施工工期的必要条件。
   (四)本工程位于成都市交通流量较大地段,合理解决施工期间施工区段道路顺畅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文明施工的关键。
   
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
第一节 技术准备

一、研究和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对: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设计文件,是为了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和研究,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图纸的细节,掌握设计人员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核对。主要内容是:各项计划的布置、安排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电力隧道平、纵、横断面、构筑物总体布置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有错误和矛盾;电力隧道中线、主要控制点、水准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主要构造物的位置、尺寸大小、孔径等是否恰当,能否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或使用新型材料;电力隧道与市政管网及其他建筑物的相互干扰情况及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对质地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材料、劳动力、机械台班等计算(含运距)是否准确;施工方法、料场分布、运输工具等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临时便桥、便道、临设布设是否合理,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场地布置等是否恰当;各项协议文件是否齐备、完善。
   
二、补充调查材料:
   进行现场补充调查,是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工地地点的水文、地形、气侯条件和地质情况;弃土场、地材、可供利用的房屋情况;施工场地的水源、电源,以及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地上及地下障碍物的调查等。
   
三、设计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
   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应由业主、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
   交桩应在现场进行,设计单位将线路测设时所设置的导线控制点和水准点以及其他重要点位的标志逐一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接受这些控制点后,及时复核并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加固保护。
   技术交底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交底时设计单位应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某些特殊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施工中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详细说明,提出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则将在研究设计文件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由设计单位对有关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对于合理的修改设计的意见,经过讨论认为确有必要,可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讨论的结果逐一记录,并形成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四、材料试验:
   根据现场条件和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拟利用我公司试验室为基地建立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体系,不再另建工地试验室。安排专职试验工程师常驻施工现场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有鉴证取样,实施如下项目的检测:
   (一)砂石筛分和含水率;
   (二)砼、砂浆试块强度;
   (三)钢材、水泥现场复检;
   其他项目将送监理工程师指定或认可的试验检测单位试验和检测。
第二节 工程测量放线
   在施工准备阶段,由业主组织对勘测单位所交付的道路中线位置桩、水准点桩等及其测量质量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密度不足、不稳定、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动或中心测设,并书面报知监理工程师、业主和勘测单位认可。施工测量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及国家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电力隧道中线主要控制桩采用导线控制,导线测量采用红外线测距仪和J2经纬仪。当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必须保证在电力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距能互相通视。导线复测时,必须与相邻标段的导线闭合,且起讫点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误差不得大于以下要求:
   角度闭合差:±√N N为测点数。
   坐标相对闭合差±1/1000。
   电力隧道沟槽开工前应采用坐标法全面检查恢复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角、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研究解决。
   电力隧道开工前采用NS3水准仪校对复核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水准点,其余路段高程闭合差20√NMM;当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书面报告有关部门解决。施工中临时水准点的距离应以测高不加转点为原则,本工程按不大于150米设置。临时设置的水准点要求必须坚固稳定,且不受施工扰动。对被移动,或发生沉陷的水准点应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