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线路总体走向及初步设计推荐线路方案,魏家山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为Ⅳ~Ⅴ级,隧道纵断面形式为“折线坡”隧道。进口端坡度为8%,水平长684.06m,斜长686.25m;出口端坡度为46.63%,水平长522.54,斜长576.25m。隧道水平长度为1206.6m,实际长度1262.5m。其中Ⅳ级围岩长度1092.7m,占总长度的90.8%;Ⅴ级围岩长度110.9m,占总长度的9.2%。明洞衬砌长度24m,占总长度的1.9%。
隧道横断面为直墙圆弧拱形,断面净宽2.7m,净高2.7m(其中墙高1.5m,拱高1.2m)。衬砌厚度为200~250mm,净断面为6.59m2,毛断面为9.58~10.41m2。
山岭隧道穿越设计压力同线路,为8MPa。穿越用管公称直径与线路用管相同,为D800管型;考虑到隧道穿越管段的重要性,设计选取X70(L485) 直缝埋弧焊钢管。制管标准执行API SPEC 5L及本工程相关的钢管技术要求。管壁外防腐采用三层PE加强级绝缘防腐层。
2、工程地质
2.1地形地貌
隧址区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从大的地貌上看隧址区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山脉总体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最高处位于出口附近魏家山顶,标高约 784.80m,最低处为进口前缘沟谷 470.10m,相对高差约 314m。隧道沿魏家山南翼敷设,山体坡麓冲沟较发育,山体较零碎,轴线地形波状起伏。洞身轴线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角度相交。平缓台地及斜坡坡脚地段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广泛,基岩零星出露,植被发育,多为松林和灌木等。
2.2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进口区水文属渠江上游州河的支流,距离州河西侧约 15km。隧道出口位于魏家山丘顶,未见河流发育。隧道进口东侧约 50m 为河沟,沟宽 4m,沟床深约 1.0~1.5m,调查枯水期水流量 0.05m3/s,洪水期水流量达 5m3/s,对隧道不会构成影响,隧道进口南侧外50m 见小冲沟,沟宽约 1.5m,深约 1.0m,仅雨期有流水,流量约 1.5m3/s。
场区地表水主要是农田蓄水及溪沟水,水量较少。无大型地表水体。
3、气象特征
隧道地处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春季气温多变,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暖和,无霜期较长,湿度大,云雾多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7.2℃,年际变动一般在 16.6~17.9℃;常年最热月是 7~8 月,平均气温 26.2℃;最冷是 1 月,平均气温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