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在中云站K12+500 、K12+830、 K13+030里程进行试桩,其中,K12+500既有Ⅰ线左侧15-30m范围为粉喷桩,粉喷桩桩径为Φ500mm,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3m; K12+830既有12股线右侧8-15m范围、K13+030既有12线股右侧8-15m范围为旋喷桩,旋喷桩桩径Φ650mm,桩的布置为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95m。成桩3天内进行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桩身的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施工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成桩7天后开挖桩头,检查桩身均匀性及桩直径等,检验数量为施工桩数的5%;成桩28天后,进行抽芯检测并进行抗压试验,抽芯在每根检测桩桩径方向1/4处、要求全长范围内钻孔取芯抽芯(每2米1个),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成桩28天后进行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检验数为桩总数的2‰,其中单桩荷载试验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荷载试验各为1‰。且每工点不少于3点。
粉喷桩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从桩顶12米以内不得小于1.2MPa,12米以外不得小于0.8MP;旋喷桩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6MPa。并代表性做90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二、施工组织机构
为保证试桩测试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施工管理、有利于配合协调,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成立试桩测试小组,小组组成为:
组长:负责试桩的全面工作
成员: 施工协调、现场技术、材料设备供应、安全、质量
三 、施工方案、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完毕28天对试桩进行检测。
每组试桩布置沿线路方向进行布置,施工顺序由一侧逐排向另一侧推进。桩位布置及粉喷量控制、桩长控制见附图。
施工地点安排:
1 K12+500试桩
(1)位置:面向大里程(徐州)方向,距既有Ⅰ线 左侧15-30m范围。
(2)桩型:粉喷桩
(3)试桩桩底高程及根数:桩底高程-8.5m,桩顶高程2.8m, 桩长11.3m,试桩16根。
(4)试桩布置形式及喷灰量:试验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3m。
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灰量按每延米50Kg,55Kg,60Kg分别进行;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按每延米60Kg,65Kg,70Kg,75Kg分别进行。
2 K12+830试桩
(1)位置:面向大里程(徐州)方向,距既有12线右侧8-15m范围。
(2)桩型:旋喷桩
(3)试桩桩底高程及根数:旋喷桩桩底高程-9.5m,桩顶高程2.4m,桩长11.9m,试桩16根。
(4)试桩布置形式:试验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95m,。
(5)喷灰量组合:
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A 旋喷桩每延米190Kg。
B 旋喷桩每延米200Kg。
C 旋喷桩每延米220Kg。
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A 旋喷桩每延米200Kg。
B 旋喷桩每延米230Kg。
C 旋喷桩每延米240Kg。
D 旋喷桩每延米250Kg。
K13+030试桩
(1)位置:面向大里程(徐州)方向,距既有12线右侧8-15m范围。
(2)桩型:旋喷桩
(3)试桩桩底高程及根数:旋喷桩桩底高程-16.0m,桩顶高程2.4m,桩长18.4m。试桩16根。
(4)试桩布置形式:试验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95m。
(5)喷灰量组合:
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A 旋喷桩每延米190Kg。
B 旋喷桩每延米200Kg。
C 旋喷桩每延米220Kg。
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A 旋喷桩每延米200Kg。
B 旋喷桩每延米230Kg。
C 旋喷桩每延米240Kg。
D 旋喷桩每延米2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