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隧道洞口仰坡防护施工技术交底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11-0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25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洞口仰坡防护施工技术交底8p
   隧道出口位置位于陡坡上,坡度45°左右,浅埋段有40~50m,地面植被稀疏,主要由残坡积成因的角砾土,及含碎石黏性土组成,含少量角砾,拱部及侧壁自稳性差,易坍塌。工前洞顶原地表有明显的地层滑动痕迹,呈扇形布置,范围覆盖整个洞顶,滑痕宽度约10~20cm,长度约70多米,最大滑动错台80cm。
   2010年6月26日下山口隧道正式进行上台阶开挖、支护施工,开挖高度3.5m,2010年6月29日上台阶开挖至K84+401时,洞顶山体出现多处地表开裂现象,右线洞顶位移观测1#点和洞口导向墙出现下沉和位移。
二、仰坡防护施工方案
   根据2010年7月2日大丽高速公路现场办公会议,经过四方现场勘察决定:隧道洞顶地表裂缝灌注水泥浆填塞,用水泥砂浆封闭,并用塑料布等防水设备进行临时覆盖防止雨水渗漏;
   地表处理采用注浆水泥浆对松散体进行加固,注浆钢管为钢管抗滑桩阻止山体位移,隧道左右线导向墙后3.5m范围内注浆采用Φ42x4mm钢管,注浆孔间距1×1m,梅花形布置,小导管长6米,左右线分别为37根。其余位置为φ108×6mm钢管,注浆孔间距2×2m,梅花形布置,钢管深度至隧道顶开挖轮廓外100cm,左线数量为71根,右线数量为65根,注浆采用1:1水泥浆。
三、仰坡防护施工方法
   3.1施工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尺寸,由工程测量人员对隧道左右线洞口顶宽23m,长23.5m(左线25.5 m)的范围进行放样,并采用油漆按照孔间距1×1m和2×2m,梅花形布置的要求标出孔位。
   3.2工作平台搭设
   原地表植被不得破坏,施工必须搭设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脚手架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架,钢管规格为Φ48×3.5,Q235钢,经计算:立杆横纵向间距为1.0m×1.0m,大横杆、小横杆步距1.2m满足要求。立杆与立杆采用对心连接,水平杆与立杆采用管扣连接,支架纵横向设置剪刀撑,顶部设单向风缆(靠山体坡面方向),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栏杆采用钢筋或钢管布置两道,脚手板的铺设采用竹脚板或木板,铺设时须用铁丝绑扎牢固。搭设要求如下:
   (1).架子地基应平整夯实,并找平后,加设垫木、垫板或底座。不得在未经处理的起伏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
   (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N•m~60N•m之间,外架搭设时钢管须挑选不使用有破损或弯曲的,滑丝或破损的扣件不准用,拧紧所有结点处的卡扣螺母,卡扣不得松动,更不得缺卡扣。
   (3).脚手板厚50mm,宽度≥200mm,脚手板两端应采用直径为4mm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
   (4).立杆安装应保证其垂直度,立杆接头应用专用扣件,接头处钢管需密贴,单管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1m,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立柱严禁将Φ48mm及Φ51mm的钢管混用。
   (5).纵向水平杆相邻对接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且不应设在纵中,搭接长度≥1m,并应等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0mm。
   (6).横向水平杆:每一主节点应设一根,杆轴线与主节点距离≤150mm。
   (7).连墙件宜梅花型布置,连墙件应水平设置与主节点距离≤300mm,连墙件必须从底部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8).搭设上落人员的斜梯与地面或水平夹角20°左右,踏步间距不大于20cm,不准搭在高压一侧。
   (9).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连墙杆、斜撑杆、剪刀撑、插地杆以及必要的卸荷吊索,保证架体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
   (10).操作平台必须设置栏杆,高度1.2m。平台必须满铺安全网,之后再铺脚手板,脚手板用16﹟铅丝固定,使用的安全网必须有合格证。
   (11).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要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搭设。
   (12).脚手架拆除前应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当确认建筑物已施工完后方可进行,且将外架上的扎物清理干净。
   (13).脚手架拆除顺序一般先上后下,先搭后拆,步拆除,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更不准上下同时作业,剪刀撑应先拆中间,后拆两边。
   3.3钢管制作与安装
   注浆钢管采用φ42×4mm和φ108×6mm钢管制作,φ42×4mm钢管长6m, φ108×6mm钢管施工长度根据地面标高和隧道开挖拱顶上1m标高计算,管壁按间距15cm梅花型布置钻眼,注浆孔径为12mm,钢管尾部1m范围内不打注浆孔。φ42×4mm钢管打孔采用凿岩风钻打孔,垂直于山体坡面打设,φ108×6mm钢管成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钻孔必须采用干钻,并垂直于隧道打设,孔口钻眼偏差不大于50mm,孔眼长度大于钢管长度,钢管平直,尾部焊箍,顶部成尖锥状,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可分段安装,使用内套管焊接连接,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3.4钢管注浆施工
   成孔安管后要及时注浆,防止孔内泥浆固结影响注浆效果。注浆顺序从山体底部向山顶注浆,注浆前先将钢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用水泥浆密封,孔口处设止浆塞,但要预留一小通气孔,注浆时,使钢管与孔壁的环形空隙内的空气容易从此通气孔冒出;管口注浆时,直至浆液由通气孔冒出为止,注浆可采用间隔注浆或多孔同时注浆,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为0.5~1.0Mpa,浆液配合比由现场试验确定,注浆结束后用5#水泥砂浆填充钢管。
   为了提高注浆效果,注浆采用压力和流量双条件控制。为了保证注浆效果,注浆采用一次升压法施工,即从注浆一开始就在短时间内将压力升高到设计规定值0.5~1.0Mpa以内,并一直保持到注浆结束。在规定的压力下,根据进浆量情况分级调整浆液浓度,直至裂隙逐渐被填充,单位吸浆量逐渐减小,达到结束标准即停止注浆。
   ⑴严格控制配合比与凝胶时间,初选配合比后,用凝胶时间控制调节配合比,并侧定注浆固结体的强度,选定最佳配合比。
   ⑵注浆过程,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终压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压,保证浆液的渗透范围,防止出现结构变形、串浆、危及地下构筑物的异常现象。
   ⑶当出现异常现象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在注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应同时注浆,无条件时应将串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孔注浆时,再拔下堵塞物,用铁丝或细钢筋将孔内杂物清除并用高压风或水冲洗,然后注浆。
   ②注浆压力突然升高,进行注清水,待泵压正常时,再进行注浆。
   ③注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水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水泥浆的凝胶时间。
   ④降低注浆压力或采用间隙注浆,
   ⑷注浆过程派专人值班,注浆时严格按要求做好注浆原始记录,按规范和程序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