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2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8-2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6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25p
   隧道全长1156m,地面高程285~365m,相对高差约80m,隧道范围地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缓,进口段自然坡度为10°~18°,出口自然坡度为25°~45°,山顶部分多形成槽谷地貌,植被较茂密,村社较多,多以农田、旱地为主。进口端有乡村公路相通,出口山顶有和平通往重庆的二级路,区内交通方便。
   隧道位于金银沟向斜南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进口层产状N55°E/17°N。
   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风化裂隙主要见于地表及浅部、泥岩、砂岩中,裂隙多而细小杂乱无章,局部节理近于垂直,长短不一,分布较密集。
   区内地表水主要为鱼塘,水田以及进口发育一条常年性溪沟,主要靠大气降水和上游地表水及地下水补给为主。此溪沟为地表水主要排泄通道,水流量约为12.28L/S,在汛期,水量大约增大10倍以上,最高水位可上涨0.5~2m左右。该隧道在DK31+465~DK31+516穿越一鱼塘,鱼塘长约130m,宽约40m,面积约6000㎡,容水量30000m3。
   区内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黏性土中含少量孔隙水,基岩主要为泥质岩类,裂隙以风化及构造裂隙为主,但其贯通性差,基岩裂隙水水量不大,未见泉点出露,仅在地形低洼处见有滴状、浸润状裂隙水渗出。
   隧道进口段,岩层走向与线路大角度相交,洞门处仰坡存在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