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堤填土施工工艺:
复测后填挖中边桩进行施工放样,并对主要控制桩位及水准点进行护桩保护,对场地和基底进行清理,测量出地面标高,对地表土进行清理后对基底进行碾压,基底土密底检查合格后,用汽车将试验检验合格的地基土和填筑土运至施工现场,检查土壤含水量达标后,分层摊铺平整进行碾压,并对压实度进行检验,达到设计标高时,修整边坡并进行防护处理。具体见如下:土方填筑工艺施工流程图:
土方填筑工艺流程图
不合格
四、土方压实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后,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及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基底进行处理,同时对填料进行试验,检验填料是否达标,修筑施工便道,准备机具和设备,依据紧密程度、相对密度、压实系数为标准进行碾压,在铺填的同时,要对填料的含水率和铺填厚度(填铺厚度一般控制在20cm~30cm之间)进行严格控制,每铺填一层均要对碾压土的密实度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铺填。具体详见:填土压实工艺流程图。
填土压实工艺流程图
3.1.2.3不良地质地段换填土施工
一、根据地质
本标段土方选择的挖土场大部分均为高液限土,需经处理后方可用作作路基土,设计处理是:路床下换填1.5m的石灰土,石灰掺量参考值为8%。
施工方法如下:
(一) 土方开挖
1、 根据施工图要求在施工段测量放桩,并在桩位上用红油漆标明开挖高度,施工时必须注意避免桩位被移动。
2、 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弃,挖到设计标高后,检查基底情况,是否有局部软弱部位或洞、穴、井等,如发现要采取处理措施,并经监理签认以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二) 路基处理施工
1.基底处理
开挖到位后,用振动式重型压路机对原土进行碾压,过到设计要求的夺实度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原地面不平时,应从低处开始填筑压实,并注意清理基底,遇有不同种类土时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得任意乱填,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并注意减少层数,透水性较差的土,在透水性较佳土层下时,其表面应在路中线向两侧做4%横坡,透水性较大的土坡不应被透水性较小的土壤覆盖。
2.特殊路基处理:
对于池塘、沟渠处理,清淤后道路范围内底面高差在30cm以内,先填筑50cm山皮土,山皮土上部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山皮土面保证平整;清淤后道路范围内底面高差在30cm以上,不同底面可采用分段开蹬找平,分别铺设土工格栅,蹬高0.2m,蹬宽0.5m,土工格栅铺设应在开蹬接茬处超铺1m宽.双向土工格栅铺设一般路段应垂真于路线轴线方向,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双层或多层土工格栅上、下层搭接部位应错开不小于50cm距离,施工中采取措施防止土工格栅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土工格栅下承层应平整,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绷紧,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褶皱,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碾压,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
3.高填土路基处理:
对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5米路段路基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范围不小于200平米。采用强夯的处理措施,夯锤重可取10~15t,其底面形式采用圆形。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30kPa,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筑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当强夯施工所产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措施。强夯施工步骤:
A清理并夹平整施工场地
B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C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F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G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H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强夯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