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长1075m。左线左洞全部处在半径为1800米的平曲线上,设计纵坡采用-2.5%。右线起始里程为YK7+806~YK8+906,长1100m。右洞全部处在半径为1650米的平曲线上,设计纵坡采用-2.5%。
隧道经过区山体Ⅳ、Ⅴ级围岩长度为971m,占隧道总长的44.64%。隧道不良地质主要是浅埋、偏压、围岩开挖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易产生变形甚至坍塌,局部可能存在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风险大。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制定该方案。
隧道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ηγ52)及其风化层。根据钻孔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坡积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二长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二长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二长花岗岩、中风化二长花岗岩、微风化二长花岗岩。隧址区未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山坡稳定性较好。隧道洞身围岩以中-微风化花岗岩为主,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为60-100MPa,属较坚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