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述 1
二、工程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和施工组织 1
2.1工程地质 1
2.2水文条件 2
2.3气象特征 2
2.4施工组织 2
三、总体施工方案 4
3.1主要施工方法 4
3.2施工场地、测量放样及护筒埋设 6
3.2.1场地平台 6
3.2.2测量放样 7
3.2.3护筒埋设 7
3.3泥浆配置及设备 8
3.3.1泥浆的性能要求 8
3.3.2泥浆性能指标 9
3.3.3泥浆的制备 9
3.3.4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处理 10
四、施工工艺控制 11
4.1钻机安装 11
4.2钻 孔 12
4.2.1一般规定 12
4.2.2旋转钻机成孔 13
4.2.3冲击钻孔 14
4.2.4旋挖钻成孔 15
4.2.5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措施 15
4.2.6钻孔异常处理 17
4.2.7注意事项 17
4.3 检孔 18
4.4清 孔 18
4.5钢筋笼制作、运输及安装 19
4.5.1钢筋笼制造及运输 19
4.5.2钢筋笼安装 20
4.5.3综合接地设施安装 20
4.6混凝土浇筑 20
4.6.1一般规定 20
4.6.2安装导管 21
4.6.3二次清孔 21
4.6.4混凝土配制 21
4.6.5首批封底混凝土 21
4.6.6水下混凝土浇灌 23
4.6.7灌注砼测深方法 25
4.6.8桩基检测 25
4.6.9凿除桩头 25
4.6.10泥浆清理 25
4.6.11桩基施工预防措施 25
五、施工进度安排 28
六、 资源配置 29
6.1劳动力配置 29
6.2施工设备配置 29
6.3人员设备进场计划 30
七、质量安全保证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0
7.1质量保证措施 30
7.2安全保证措施 31
7.3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2
7.4冬、雨季施工措施 32
沿线地层分布较全,从新生界到太古界地层均有分布,山区基岩裸露,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区被第四系堆积层所覆盖。从新到老有第四系(Q)、第三系上新统(N2)、白垩纪、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 志留系(O-S)。
第四系全新统中的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平原、丘间沟谷、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岩性有黏质黄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中砂、粗砂、细圆砾土、细角砾土、粗圆砾土、粗角砾土、卵石土、厚度较大。
第三系上新统: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砾岩、砂岩、泥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局部基岩裸露。
白垩纪:主要地层岩性为立岩、泥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零星出露于DK93+700~线路终点。
侏罗系:沿线广泛分布,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砂岩,与震旦系中统白云质灰岩及太古界片麻岩呈断层接触,与其它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叠系:主要包括凝灰岩、砂岩、石英砂岩、砾岩、零星出露。
石炭系:灰绿色、灰黑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砾岩、安山岩,出露于大木头沟附近,距离线位较远。
奥陶—志留系(O-S):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岩性为灰黑色,强风化~弱风化,隐晶质结构,厚层构造。与奥陶系下统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0.0m。强风化,Ⅳ级软石,σ0=800Kpa;弱风化,Ⅴ级次坚石σ0=1200KPa。
区域性主要断裂结构有朝阳-北票断裂、大朝阳沟至石门沟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