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讫里程DK547+622.18~DK568+325全长20702.82m。其中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里程为DK559+062.66~DK559+414.71,所施工的墩台为355#~366#墩,桥跨结构形式为9-32m双线预制箱梁+1-24m双线预制箱梁+1-32m双线预制箱梁。
卫辉卫共特大桥在DK559+384.2和DK559+401.55两处跨越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两处路面标高分别为:72.27m和72.36m,跨越的夹角分别为:103°9′和126°4′,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路面宽度为8m,淇县互通匝道拓宽匝道路面宽度为8m,拓宽后淇县互通匝道路面宽度为16m。
2、施工组织方案
2.1、下部结构施工组织方案
355#~366#墩钻孔桩采用旋转钻机或旋挖钻机钻孔,泥浆护壁成孔,垂直导管法完成水下桩基混凝土灌注。承台采用钢管桩围堰支护(363#、364#、366#墩),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土,并使用强排水方式形成施工环境完成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承台施工完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回填承台基坑,为施工墩柱做准备。墩身台采用厂制大块定型钢模板,一次完成混凝土浇筑。
2.2、上部结构施工组织方案
355#~366#墩桥梁结构形式为9-32m双线预制箱梁+1-24m双线预制箱梁+1-32m双线预制箱梁,共计11片箱梁。所用预制箱梁统一在梁场预制,由跨墩龙门吊机提梁至梁面运梁台车上,由运梁台车运至待架桥位处,采用SPJ900型架桥机架设。
3、交通保障方案
为了保证石武客运专线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运营车辆的安全正常通行,我部针对355#~366#墩间工程施工特点和既有线路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专项的交通保障措施,确保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在施工期间安全、畅通。
3.1、交通保障方案
3.1.1、下部结构施工交通方案:
卫辉卫共特大桥跨越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所施工的355#~363#、366#墩位于淇县互通匝道外侧,364#、365#墩位于两股匝道之间。施工时,施工车辆、人员由三条道路进场。具体线路布置见附图1:《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区域施工进场线路图》。
(1)355#~363#墩下部结构施工时,在铁路桥梁右侧设置施工便道,施工车辆由淇县云梦大道进入施工便道,通过施工便道进出工地。在云梦大道与施工便道的“平交叉口”至少设置两名保通员进行指挥运营车辆和施工车辆,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该处进出场对高速公路匝道通行无影响。
(2)364#、365#墩下部结构施工时,在两股匝道之间修筑施工便道,同时分别拆除两股匝道少量护栏将施工便道与匝道连通,利用淇县收费站现有道路进出施工场地。车辆进场时,从淇县收费站沿进入高速公路的匝道顺行,通过拆除栏杆后的匝道入口进入施工工地。车辆出场时,从施工便道通过拆除护栏的匝道入口离开下高速公路的匝道顺行通过淇县收费站出场。当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时,现场设置3名保通员对车辆进行指挥,保证施工车辆和运营车辆的行车安全。
(3)366#墩施工时,利用设置于铁路线右侧的施工便道进出场。对匝道通行无影响。
3.1.2、上部结构施工交通方案:
为保证淇县互通匝道行车安全,在上部结构施工(架梁)时,要对淇县互通匝道实行临时封闭。
(1)架桥机架设363#~364#墩箱梁时,架桥机处于架桥机悬臂过孔(用时20分钟)、架桥机喂梁(用时27分钟)、架桥机落梁(用时15分钟)时需要将淇县离开京珠高速匝道间断性封闭。先封闭20分钟,通行间隔16分钟后匝道需再次封闭42分钟,以避免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发生。此过程不影响需要进入京珠高速的车辆通行。在高速公路离开匝道处设置2名保通员配合高速公路交警和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对车辆进行指挥。
(2)架桥机架设364#~365#墩箱梁时,不影响两匝道上行车。
(3)架桥机架设365#~366#墩箱梁时,架桥机处于架桥机悬臂过孔(用时20分钟)、架桥机喂梁(用时27分钟)、架桥机落梁(用时15分钟)时需要将淇县进入京珠高速匝道间断性封闭。先封闭20分钟,通行间隔16分钟后匝道需再次封闭42分钟,以避免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发生。此过程不影响需要京珠高速离开的车辆通行。在高速公路进入匝道处设置2名保通员配合高速公路交警和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对车辆进行指挥。具体可参见附图4:《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架桥机架梁步骤图》和附图5:《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箱梁架设流程图》。
3.2、施工交通保障措施
3.2.1、下部结构施工交通保障措施
3.2.1.1、355#~363#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期间
(1)355#~363#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由“线路1”进入施工位置。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淇县互通匝道的行车安全畅通,在“线路1”的出入口处至少安排2名保通员24小时轮流值班并设置“减速慢行”标志,保证淇县云梦大道上的行驶车辆与通过平交叉口的施工车辆的行车安全。
(2)在占用车道的前方75m(规范规定的警示距离)处设置施工车辆右转提醒标志。
3.2.1.2、364#、365#、366#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期间
364#、365#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由“线路2”出入口处进入施工位置。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淇县互通匝道的行车安全畅通,在“线路2”的各“交叉口”须采取以下措施:
(1)在施工便道的淇县互通匝道出入口道路交叉处各安排1名保通员指挥运营车辆和施工车辆的安全行驶并设置减速慢行标志。
(2)在364#、365#墩位旁安排1名保通员指挥施工车辆并设置减速慢行标志。
(3)366#墩位施工时,利用外围施工便道进行下部结构的施工。并设置1名保通员对施工车辆进行指挥。
3.2.1.3、所有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区域时车速限速为20km/h。
3.2.2、上部结构施工交通保障措施
(1)当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在架桥机架梁时临时封闭时需设置保通员,配合高速公路交警和高速公路管理人员,保证运营车辆的安全。
(2)当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在架桥机架梁时临时封闭时,在高速公路出口匝道起点前50米处和高速公路淇县收费站前50米处需设置“前方高铁架梁施工道路临时封闭”的标志,并在封闭的路口处设置路障,防止车辆进入,保证车辆安全。
具体布置见附图6:《卫辉卫共特大桥355#~366#墩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架桥机架梁交通保障方案》。
4、安全保障方案
4.1、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杜绝人身重伤以上、重大机械、火灾、爆炸、交通等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4.2、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制
为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互通匝道施工的安全目标,根据本标段的实际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高速公路部门成立的相关安全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本标段工程安全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检人员按相应职责、管理权限签订施工安全责任状,确保安全保证措施得到层层落实,并配备专职安检工程师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及省市、地方政府相关安全法规要求,对本标段工程安全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根据项目安全目标,组织开展安全活动。主持全面安全管理工作,推进各项安全活动正常开展,确保安全目标实现。
督促安全质量部落实安全保证体系的执行,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有权责令其停工或返工,并督促检查处理方案和纠正预防措施。负责配备本标段安全管理资源,保证安全保证体系有效地运行。
健全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在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安全达不到安全目标要求的施工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并将安全管理作为考核集体和个人的重要内容。
为了做好卫辉卫共特大桥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淇县互通匝道施工的安全保证工作,特成立安全保证工作小组。
组 长:全盘组织安排施工过程中安全保证工作,对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坚决处理。
副组长:按组长指示现场组织安排防护支架的搭设、拆除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事故隐患的控制;定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组 员:按上级指示对现场施工危险源及防护支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领导进行处理。
(3)事故报告
①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单位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②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向三工区安全保证工作小组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20、119联系增援。
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组组长,组长接报后应立即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指挥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实施应急预案的同时要判断是否应要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③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险情的基本情况;原因的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救援措施;事故现场应急救护。
施工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上报三工区安全保证工作小组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心肺复苏措施)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一定要保证第一时间救治及时,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如果受伤、被困人员在救护人员不宜救护的位置,可以在采取救护的同时,拨打“119”请求武警消防队员来救护受伤、被困人员。
④各专业处置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职责,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⑤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经理宣布应急状态结束。
⑥后期处置: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详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