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临时过渡便线施工方案
具体临时过渡便线设计见另附专项方案。
3.2承台开挖挖孔防护桩施工方案
3.2.1、为保证21#、22#承台开挖施工既有京广线的安全,21#、22#承台临近既有线两侧设置挖孔防护桩,每个承台设置6根挖孔桩(如后图所示),挖孔防护桩桩径1.2*1.2米,护壁厚0.2米,桩间距1.7米(桩间净间距0.1米)。
3.1.2、21#承台处原地面标高为60.0m,承台底面开挖标高为55.85m,开挖深度4.15m,设计挖孔桩桩长10m,桩基埋入深度为5.85m;22#承台处原地面标高为60.0m,承台底面开挖标高为57.35m,开挖深度2.65m,设计挖孔桩桩长7m,桩基埋入深度为4.35m。
3.1.3、挖孔桩的钢筋笼设置采用16φ20钢筋作为主筋,φ8钢筋作为箍筋,钢筋笼采用孔内绑扎成型。护壁厚度20cm,每节护壁长1米,护壁采用16φ8钢筋作为纵向筋,每米设置5道φ8圆箍。
3.1.4、挖孔桩施工采用跳孔施工,桩基开挖利用行车间隔和天窗点进行施工,施工前需在既有线外侧设置临时防护栅栏,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既有线和翻越股道。所有桩基施工期间需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出现影响行车安全情况,立即通知车站并拦停列车。
3.1.5、挖孔桩受力检算见附件1(参考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一版)
3.2、棚架施工方案
3.2.1棚架结构形式
棚架范围内接触网承力索和回流线均需绝缘,主要目的是防止悬臂挂蓝施工期间小型物件坠落,影响既有线行车安全。因此棚架设计以防止小型落物为主。棚架沿既有铁路线对影响区域进行防护,靠近墩身部分防护单线,中间部分双线防护。
本棚架在纵向分为6跨,立柱高8.0m左右,重约279kg;纵向跨度设置为4.5m。横向双跨防护双线最小净跨跨度为6.3m。
立柱距离线路中心按3.1~3.3m设置,满足铁路列车行车限界要求。
经过现场调查,下行线轨顶标高为60.71m,下行线承力索标高为67.0m;下行线轨顶标高为60.75m,上行承力索标高为67.1m;上行馈线标高为67.6m,该处梁底设计标高为68.34m,棚架顶面标高68.1m,棚架顶结构层高度0.32m(0.14m纵梁+0.16m横梁+15mm竹胶板),棚架横梁与馈线净距离为0.34m, 棚架横梁与承力索净距离为0.84m。详见:五里庙特大桥《既有线防护棚架结构设计》施工图。
棚架立柱基础采用100cm×100cm×100cm(长×宽×高,保证基底埋深不小于1.0m)的C30混凝土基础,基础顶部预埋钢板与立柱螺栓连接。
接地设置:所有立柱和斜撑焊接施工完毕后,每个立柱都将基础钢筋中的一根加长插入基底以下土体150cm作为接地线,同时于南北侧两侧每四个角点一处接地装置,每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接地极装置为采用3根6×50×50mm角钢,角钢采用圆钢连接,接地极埋入基底以下1.5m,接地极装置采用圆钢与立柱进行连接。另根据实地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的接地电阻值进行调整接地极装置。
棚架立柱采用厂制φ180mm热轧无缝钢管,纵向间距4.5m,两端采用法兰,立柱高度8.0m左右,与基础的预埋钢板螺栓连接,顶端与纵梁螺栓连接,立柱间纵向设一道φ48mm钢管剪刀撑,形成纵向联结系。利用天窗要点停电安装棚架立柱,并做好立柱纵向联结系。在单根立柱架立完成尚未安装好时用钢丝绳将立柱拉于装载机上或人工拉住,避免立柱向既有线倾斜或倾倒。另对棚架两端在棚架搭设完毕后两侧设置钢丝绳,将钢丝绳拉于预埋好的地锚上,增加棚架抗倾覆稳定性,地锚的设置方法为采用预埋100×100角钢,角钢埋置深度不小于1.5m。
棚架纵梁为主梁采用14工字钢,横梁为分配梁采用16a槽钢(间距1.125米,方便1.2米竹胶板搭接),盖板采用2.4m×1.2m*15mm竹胶板,采用螺栓和分配梁连接。
在施工区段将上下行接触网承力索采取35KV绝缘护套、回流线采取绝缘套管防护。绝缘范围必须两端各超出施工影响范围5.0m。
在施工区域安全范围搭设棚架对既有铁路进行防护,确保落物不直接掉到轨道和接触网。跨双线棚架范围棚顶采用双侧4%人字形排水横坡。
施工完后,拆除相关过渡设备,恢复原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