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
现浇箱梁采用支架法施工。支架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采用高质量的竹胶板,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梁体结构尺寸准确,线型流畅,外表美观。钢筋在车间加工成型然后运到现场绑扎。混凝土采用泵送浇筑,每联箱梁分上下两层浇筑,每层每联一次性浇筑完成。
每施工段预应力筋张拉原则:先张拉腹板束、后张拉顶、底板束,并沿箱梁中心线对称张拉。
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12月20日
计划完工日期:2005年4月20日
(二)、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根据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浇箱梁的施工工艺及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对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作业队、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配备充足的机械设备、材料,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
(3)、配备充足的劳动力,做好劳动组织工作和各项上岗前培训工作。
(4)、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施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梁体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2、支架基础
原基整平处理后,回填30~40cm厚砖渣,经18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后浇筑15cm厚C15混凝土垫层,二侧挖明沟排水,支架基础和地基的施工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有关规定。
3、支架拼装及预压
现浇箱梁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拼装。支架的构造根据上部荷载的大小、支架高度及地基承载力等情况进行设计,合理布置立杆、水平杆和剪刀撑的间距。
支架立杆底部设置100×80mm钢垫板,立杆应保持竖直,其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小于15mm,立杆接长采用搭接。两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布置。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纵、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力撑。(见支架设置方案图)。
支架拼装完成后经检验合格,按照其上部的实际荷载使用钢绞线或钢筋对支架进行预压,并进行变形观测以获得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值。
4、模板制造、安装
箱梁外模为桁架式模板,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其最大变形值不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模板制造时,按照梁体的外形尺寸和线型放样制作。
模板面板的质量标准如下:
边长偏差: +2mm
边长垂直度:(用2mm托线板检查) ±1mm
对角线偏差: ±3mm
相临模板拼缝高差: ±2mm
面板平整度:(用2mm托线板检查) ±2mm
模板制作完成后应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模板应按照预拼时的编号进行拼装,整跨模板安装完成后,整体检查模板的中线、标高、线形,调整偏差,并根据预压所得到的弹变形值进行预抬高,然后将模板进行加固处理。所安装的外模线形要与桥梁的线形一致,且拼缝严密、无错台。整跨模板经检验合格后,将其表面打磨、清理干净,并涂刷光亮剂。
5、钢筋、预应力筋安装
(1)、箱梁处于竖曲线上,钢筋、预应力筋种类多,工序复杂,布筋前要熟悉图纸,掌握钢筋分布规律,合理安排配筋顺序,避免漏筋和安装错误。
(2)、钢筋、预应力筋安装顺序为:先安装箱梁底板、腹板钢筋和预应力筋,再安装顶板钢筋和预应力筋。底板、腹板预应力筋在内模安装前安装。
(3)、钢筋安装
钢筋在车间加工成半成品运至现场绑扎安装,规格、型号、数量、位置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安装前要对钢筋、预应力筋和锚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顶、底板的上、下层钢筋间按梅花状设置“[”形撑筋,确保上、下层间距。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锯齿形塑料垫块,以保证混凝土外露面色泽一致。
钢筋接长采用对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且按规定错开布置。钢筋要保证顺直,纵横向钢筋接点处采用20#扎丝绑扎。
(4)、预应力筋、锚垫板安装
钢绞线、锚具、夹片应选用达标资质的厂家产品,并具有出厂合格证。钢绞线进场后要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锚具除检查外观质量、精度、出厂证明外,对锚具的硬度、锚固性能进行抽检。预应力材料要妥善保管,防止生锈、污染和损伤。
预应力管道采用波纹管,安装前前要进行仔细检验,管体破损,密封不好的要剔除。预应力管道的定位钢筋和防崩钢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确保波纹管的位置准确,波纹管接头处用胶带密封可靠。每根管道在其最高点处预留排气孔。安装完成后要做通孔检查。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按照设计长度加工作长度来切取。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不得使用电焊切割。预应力筋在切割、运输、安装过程中要防止损伤、扭曲变形。
锚具垫板固定在梁体端模上,锚垫板及螺旋筋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靠。波纹管与锚垫板连接处要包裹严密。
(5)、穿束
预应力钢束按长度和孔位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穿束。钢绞线穿束前要通过梳筋板将钢束梳理整齐,用扎丝绑扎,然后穿入预应力孔道内,以防钢束在预应力管道内出现扭绕现象,造成应力不均。
6、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拌制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超过500Kg/m3,坍落度按泵送混凝土的要求确定,入模坍落度为10~14cm。
(2)、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要经常检测,雨天要增加检测次数。
(3)、搅拌混凝土前应先搅拌一盘砂浆,以便湿润搅拌机和泵送管道,但砂浆不得泵送到模板内。
(4)、混凝土生产供应过程中,要按要求对拌和物进行检测,并留取试件。
(5)、梁体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但项目部试验人员应对混凝土拌合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
(6)、混凝土采用拌合车运送到工地,然后由汽车泵泵送到浇筑点。
(7)、搅拌车运输途中应以2~4转/min的慢速进行搅拌,运输到工地的混凝土如发现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任意加水,必要时可同时加入水和水泥,保持其水灰比不变。对于二次搅拌仍不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8)、箱梁砼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锚具、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9)、混凝土浇筑由低向高进行,纵向分段,水平分层,逐层浇筑,分层厚度25~30cm。
(10)、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的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0~100mm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浇筑中要加强梁体接缝、锚具和倒角处及钢筋密集区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但在振捣中要谨慎操作,防止波纹管和锚具移位、变形和损坏。
(11)、梁体混凝土浇筑前在梁顶面中线和边线处设置标高控制点。梁顶面混凝土的整平、抹面采用混凝土路面整平机施工,以确保桥面的标高和平整度。桥面做拉毛处理,以便与沥青混凝土连接牢固。
(12)、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梁顶面采用棉毡进行覆盖,并洒水保持湿润;当气温低于5℃时按照冬季施工技术要求执行。
(13)、梁体施工缝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2.5MPa以后人工凿毛,施工缝在浇筑下次混凝土前要刷一层水泥浆。
(14)、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锚具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5)、混凝土浇筑时要设专人检查波纹管内是否渗入水泥浆,如发现进浆,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