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施工准备
1)对墩身处桩帽或顶面进行凿毛,要求凿除砼浮皮及松散层直至见到碎石。
准确放样出墩身周边线,并调好模板底面水平。
用排架管搭设施工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采用双排架,力求架子稳固(见支架管布置图),支架管应放在稳定的基础上,竖管底必须垫有枕木或大块石,防止脚手架倾斜失稳,注意观察风向在支架管施工平台四个脚点拉设足够览风,缆风地锚必须牢固,缆风绳使用φ8钢丝绳并用3t葫芦拉紧固定。
6.2.钢筋的储存、加工与安装
6.2.1.钢筋的储存
1)钢筋的保护及储存
(1)钢筋应贮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上,并应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大气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
(2)当应用于工程时,钢筋应无灰尘、有害的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杂质。
(3)钢筋应无有害的缺陷,例如裂纹及剥离层。只要用钢丝刷刷过的试样的最小尺寸、截面拉伸性能符合规定的钢筋尺寸及钢筋级别的力学性能要求,则该钢筋的铁锈、表面不平整或轧制鳞皮不能作为拒收的理由。
2)钢筋整直
盘筋和弯曲的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钢筋的截断及弯曲
(1)所有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工作均应在工地工场内进行。
(2)钢筋应按图纸所示的形状进行弯曲。所有钢筋均应冷弯。部分埋置于混凝土内的钢筋,不得就地弯曲。
(3)主钢筋的弯曲及标准弯钩应按图纸及《道路工程制图标准》的规定执行。
(4)箍筋的端部应按图纸规定设弯钩,并符合规范规定。弯钩直线段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抗震结构不应小于10d (d钢筋直径)。
4)安设、支承及固定钢筋
(1)所有钢筋应准确定位安设,当浇混凝土时,用支承将钢筋牢固地固定。钢筋应可靠地系紧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
(2)用于保证钢筋固定于正确位置的预制混凝土垫块,其设计应避免混凝土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倾倒。垫快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不得大于10mm,其强度应与相邻的混凝土强度一致。用1.3mm直径的退火软铁丝预埋于垫块内以便与钢筋绑扎。不得用卵石、碎石或碎砖、金属管及木块作为钢筋的垫块。
(3)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 。
(4)任何构件内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以前,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否则,浇筑的混凝土将不予验收。
(5)安装在预制构件上的吊环钢筋,只允许采用未经冷拉的1级热轧钢筋。
6.2.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前对于局部弯曲钢筋进行调直处理,钢筋下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对同批同类尺寸的钢筋进行第一根加工试验,经检验合格后再批量加工。钢筋加工时,根据图纸中的钢筋号、直径、级别、长度和数量加工,长短搭配,尽量减少接头,以节约钢材。
(2)钢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其截面不得超过配筋总面积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