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水泥砼路面虽然具有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少、施工取材方便等优点,但水泥砼属水硬性材料,对设计强度不足、超载很敏感,并且破坏后修复困难,费用也高。另外,路面铺筑技术、施工装备和人员素质直接影响路面质量。总之,沥青砼路面的铺筑设备、技术水平较水泥砼路面先进。本文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养护的新技术。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 养护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类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板作面层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面层直接受行车荷载作用和环境影响,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 
  1.水泥混凝土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是施工中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1)摊铺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摊铺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在此主要强调摊铺前的洒水卸料工序。首先,摊铺前洒水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往往不被施工人员重视。如果洒水工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路面质量。应根据基层材料、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确定洒水量,保证摊铺混凝土前基层湿润,而且洒布均匀,尤其在基层不平整处禁止有存水现象。目前在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通常是洒水量不足。因为基层较干,铺筑后的混凝土路面底部会产生大量细小裂纹,小裂纹与混凝土本身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重叠后,会使整个混凝土路面裂纹增多。其次,自卸车的卸料也常常不被重视。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因摊铺机前堆料过多而致使摊铺机行走困难;若布料过少,则会导致振捣箱内混凝土量不足,路面厚度得不到保证。摊铺机前混凝土的忽多忽少,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目前,由于施工水平有限,造成路面基层标高和平整度不一致,这加大了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度。 
  2.混凝土摊铺机的合理使用。(1)振捣器间隔距离的确定,会对混凝土的密实度产生直接影响。振捣器的间隔,应在厂家安装高度时加以调整、确定--正是如此,使操作人员忽视了振捣器使用中的再定位。针对不同混凝土的级配、和易性、坍落度以及摊铺后的密实度要求,应对振捣器的间隔做适当调整,尤其是两边振捣器与侧模板的距离更应该常做出调整,以防止坍边。另外,由于液压式振捣器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振捣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2)摊铺机边模板的升降是通过液压缸来调整。在实际使用中,边模板与基层间距不能太大,以防止严重漏浆。由于这一要求,在摊铺行走过程中,边模板会直接与基层接触,导致边模板形成支承点,而严重影响成型模对混凝土的挤压变型,造成严重坍边。(3)目前,大多数国内施工单位的摊铺能力,远远大于搅拌的生产能力。因此,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不必开得很快,单方面的速度并不能提高施工进度。在施工中,如果将摊铺速度控制在1m/min~2m/min之间,就会使摊铺机运行平稳,保持路面平整度好,也使连续摊铺成为可能。而如果混凝土摊铺速度过快,则会造成摊铺时断时续,不仅在每次启动时大大增加了设备磨损,而且每次停机时的停机跳点不可避免,造成路面平整度很差。 
  二、水泥混凝土的维修与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80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了早期结构性损坏的问题。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阐述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愈来愈得到广泛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很多优点。然而,就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原有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施工经验的不足及养护的不重视,使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结构性损坏或功能性缺陷,出现了早期病害等问题,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方法和要求如下: 
  1.行车道与硬路肩上的泥土和杂物,应经常予以清扫。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其上的泥土和杂物亦应清扫干净。 
  2.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各种接缝的填缝料若出现缺损或溢出,应及时填补或清除,并应防止泥土、砂石及其他杂物挤压进入接缝内,影响混凝土面板的正常伸缩。 
  3.路基路面(包括路肩、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施,应经常检查和疏通,防止积水,以保护路面不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损害。 
  4.路面各种标线、导向箭头及文字标记,应及时清洗和恢复;经常保持各种标线、标记完整无缺,清晰醒目;辅助和加强标线作用的突起路标,应无损坏、松动或缺失,并保持其反射性能。 
  5.路肩外和中央分隔带内种植的乔木、绿篱和花草,应及时浇灌、剪修,以保持路容整齐、美观。如有空缺或老化,应适时补植或更新;对病虫害应及时防治;对影响视距和路面稳定的绿化栽植,应予以处理。 
  6.对路面、路肩和路缘石等路面的局部损坏,应查清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材料和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持路面具备高级公路所要求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 
  7.对路面较大的损坏,应按养护规范对路面检查评定结果确定的养护对策,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进行维修和整治。局部路段路面损坏严重的,应予以翻修,以达到设计标准;整个路段路面损坏严重的,应予以全面更换。 
  8.对承载能力不足或不适应交通发展要求的路面,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加铺、加宽,以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