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公路设施四通八达,与此同时,运输工具的急剧增多使得交通道路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重,这就给路面以及路基处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公路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就当前使用广泛的沥青路面作了浅要的分析与介绍,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以及更进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路面;软土地基;管理;提高 
  一、沥青路面 
  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就是沥青路面是指沥青路面,现在常用的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广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等多种。沥青路面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因其使用的沥青结合料能够提高抗损害能力,并且可以使路面平整而少尘,经久耐用等,所以沥青路面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高级路面。在我国,沥青路面目前已是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路面。 
  沥青路面的材料有很多种,包括沥青结合料,集料等。沥青结合料是一种能够将矿质粒料结合成整体进而增加其强度和抵抗力的材料,还能使路面具有抗水性,其材料有石油沥青,煤沥青,天然沥青等。集料则是组成沥青路面的矿物质粉料,具有骨架和填充的作用,分为天然集料和人工集料。材料则是碎石,冶金矿渣等。另外,沥青路面的材料还有矿粉,主要应用在沥青碎石路面中起到填充的作用。 
  二、沥青路面施工 
  在使用沥青路面技术铺路时,都需要有一定的施工准备条件以及准备工作。在进行铺路之前,需要先对稳定层进行检查以及验收,对稳定层的标高做纵断面的水准测量。因为沉降以及施工误差等一系列原因会引起稳定层纵向的不平顺,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另外,还需要处理各种裂缝,清扫冲洗稳定层。处理好稳定层的一系列问题之后,还要对用于沥青路面的各种材料进行送样检查,提供产品合格以及实验合格报告。 
  在计划沥青路面施工时还应该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铺路时的气温最好在十摄氏度以上,如果想要在低于十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铺路作业时,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要获得主管部门以及监理的检查认可,另外,在雨天或者是低于零摄氏度或是大风的冬季都不应该施工。 
  外界条件以及环境都能够施工的前提下,就要考虑用于铺路的沥青材料了,其中矿粒的最大粒径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2.1沥青混路面施工方法 
  不同材料的沥青路面的铺筑方式有所不同。但较为常用的的是热拌热铺,和热拌冷铺以及碾压式铺路。 
  热拌热铺方法是指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料与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用保温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在铺路的过程中拌合温度决定了沥青的粘度(高温下沥青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完全包裹住集料,不会出现花白料);摊铺温度是拌好的混合料可以开始碾压的温度,碾压时温度过高不易碾压,过低则难以压实,易造成混合料空隙过大,无法保证后期通车后路面强度、耐久性;碾压终了温度是指全部碾压过程完毕后路面的温度,这个温度不能过低,过低则表明施工太慢,也会出现空隙过大,影响后期使用时的耐久性。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不用重型机械压实即能成型,常称作摊铺地沥青。因集胶泥隔开了料颗粒面,所以其锁结力和内磨阻力已减低,因此摊铺地沥青比较少用于车行道,但某些欧美国家也有把它用于车行道者,这种情况下对沥青材料的性质要求很严格,以免夏季发软,同时需要另铺防滑层或加撒防滑集料,以防表面过滑。 
  热拌冷铺方法是指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料与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运至施工现场后在常温状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冷铺沥青材料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以判断其性质。例如需要有良好的疏松性与压实性,国际上大都采用经验判断的方法评定冷铺混合料的疏松性和压实性。冷铺混合料在压实后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以承受车轮荷载。冷铺沥青混合料压实后,初始空隙率大,抗水性差,因此需要检验其水稳性。另外,还要有很好的低温粘结性。沥青混凝土热拌冷铺,有的国家也称为冷地沥青,常用于养护小修或需远距离输送混合料的工程,所用沥青比热拌热铺者为稀,用量亦较少,以求在常温时有适当的松散度和粘性,但其使用寿命不及热拌热铺者。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多用热拌热铺法制备,因其路用性质比较好,故对制备工艺和原材料要求也较高,大多采用集中厂拌法。碾压式类型是用得较普遍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即混合料需经重型机械压实后才能成型。成型以后路面平整、密实、少尘的特点,而且这种方式铺筑的路面具有一定的粗糙性,因而有较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另外,碾压式路面还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温度稳定性和抗行车损坏的能力。其使用寿命一般较长,当采用石油沥青作结合料时,大修年限常在15年以上。 
  2.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之时首先需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是沥青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沥青是最关键的原材料,对进场沥青,应严格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出厂化验单,并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和频率抽样检测。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沥青要分开存放,不得混杂。 
  碎石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骨架,是受力的主要支撑材料。碎石的规格以及各项技术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优质天然砂或机制砂。各种材料要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材料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必须分别按确定的标准配合比进行配料。材料须按相应规定进行检查,严禁不合格的混合料出厂。在进行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用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需要保持干净,运输过程中需保温。 
  运料车到达摊铺机作业面时,摊铺机要调好初始状态。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要准确,行走速度要稳定,找平装置要能正常工作。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 
  混合料完成摊铺刮平后应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用人工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验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及程序进行,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在铺路过程中,会出现接缝。对于纵向接缝,应采用一种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间的标高,做到相邻行程间可靠的结合。横缝应与铺筑方向垂直,严禁使用斜接缝。 
  (3)温度控制 
  在使用沥青材料铺筑路面时,铺筑过程中的温度极为重要。不论是材料的拌合还是碾压压实,材料的温度都会对路面的稳定性,抗压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时对于施工的温度控制一定要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沥青加热温度应保持在155-165摄氏度等。 
  进行路面施工时,人员因素也是一大问题。施工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计划,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路面施工后路面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不论是沥青路面的施工,还是公路隧道或者是软土地基的处理,都会对我国的公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处理不理想,都会有极大的危害性。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借鉴学习前辈们使用的研究方法经验,我们就能够用最简单 最经济的施工方法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玉亮.沥青路面冬季补坑槽技术研究与实践[J].山西交通科技,2000,(4):44-45. 
  [2] 宋建生 吕伟民.储存式沥青混合料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C]..道路技术论文集[C].,1997 
  [3] 张登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10-20. 
  [4] 张登良.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 王玉亮.沥青路面冬季补坑槽技术研究与实践[J].山西交通科技,200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