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较多,笔者主要利用在建筑施工工程方面的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在桥梁施工中出现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近年来,我国的桥梁技术发展迅速,大体积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重要工程材料,它的取材范围大、抗压能力强、价格也低廉并且耐火性非常好,在养护方面也只需要较低的费用。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混凝土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但是,人们在桥梁、隧道和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裂缝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而且它严重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是不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由于荷载原因而引起的裂缝 
   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荷载产生的裂缝,比如,在施工后的桥梁上,不加任何限制地任意放置各种材料以及施工机具;或者因为对结构的受力点了解不清楚,不能充分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以及随意对施工的顺序进行变更,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2 由于温度原因而导致的裂缝 
   水泥的水化过程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的现象。混凝土对于传递热而言,是一种不良导体,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因此,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导致其内部的温度快速上升,但是混凝土的外部散热速度较快,这就使得混凝土在内外两部出现温度差。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也会变得更大。由于内部的混凝土会因为热胀而变形出现压力,混凝土外部却因为冷缩变形而出现强大的拉力,并且混凝土此时具有较低的抗拉强度,所以在其内部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虽然这种裂缝在出现的初期很细,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直至达到贯穿。 
   1.3 由于收缩而导致的裂缝 
   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依然是一种握性状态,其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会导致裂缝的形成。这种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并且裂缝的长短不一,形状不规则。形成这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在浇筑混凝土后,没有对其表面进行覆盖,尤其是当它具有比较大的梁顶面积时,在炎热和大风状况下会使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并且混凝土由于自身的高水化热现象而导致急剧收缩,其强度此时较低,将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的变形力,最终导致开裂,水分从混凝土中蒸发的越迅速,就越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1.4 由于施工工艺而导致的裂缝 
   在浇筑、运输、堆放以及安装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恰当,就会形成裂缝,尤其是在那些具有薄壁箱梁的结构中。不同的原因会出现不同的裂缝走向、部位以及裂缝宽度,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混凝土的运输以及搅拌时间如果过长,就会导致过多的水分蒸发,出现较低的坍落度,这样在其表面会一系列不规则的裂缝。2)在进行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时非常干燥,容易在大气与混凝土接触地方出现一系列不规则的裂缝。3)在用泵输送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必须增加水泥以及水的用量,加大水灰的比例,可能导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增加收缩,出现一系列不规则的裂缝。4)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新旧混凝土层之间特别容易出现裂缝。比如在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如果进行先浇的混凝土没有充分清洗表面凿毛,那么容易在施工接缝处生成裂纹;而如果没有及时养护后浇的混凝土,会在分层处因收缩过大而形成裂缝。5)由于养护不充分,以及不覆盖混凝土,都不能保持混凝土湿润都会形成裂缝。 
   2 混凝土梁裂缝的控制 
   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严重威胁着桥梁的质量安全,因此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笔者在此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2.1 从原材料的方面 
   严格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比如水泥、钢筋、碎石和水等进行抽样检验,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经过科学的对比试验。如果在雨后或高温下进行施工,则需要对砂和碎石中的含水量进行实验,从而对施工的配合比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2 加强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的外部和内部都设置一定的温度检测点,同时设置一定的养护水温测点和保温材料的温度测点,由特定的数据采集仪器对现场的温度监测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和整理,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每个测点的不同温差值,及时进行研究以科学的调整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因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 
   2.3 加强温度应力检测的强度 
   为了准确反映温控的效果,可以将应变计埋设在混凝土的少数土层中,从而加强温度的应力测试。 
   2.4 采取通水冷却的方式 
   在混凝土的浇筑分层中铺设管壁薄的钢管,作为对混凝土进行冷却的水管,在使用冷却水管之前应试水以避免出现管道漏水阻塞的情况,同时结合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有效对冷却水管的温度和进水量进行控制。 
   2.5 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浇筑前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架和钢筋,同时检查其预留空洞以及保护层的厚度等,在确认无误之后才能浇筑。同时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搅拌也必须严格按照浇筑的要求。在浇筑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模板、钢筋以及垫块的变形和移动。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还应充分考虑分层进行浇筑、分层进行振捣的做法,同时采取必要的散热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温差,避免出现温度裂缝。在振捣时要注意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在各个角落中的填充,但也要防止过震带来的裂缝。 
   2.6 提高施工工艺的水平 
   严格遵守施工图纸的要求,不得随意改变施工的顺序;同时不得将材料和机具等无限制的堆放在已经筑好的梁上。对生产的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运输和搅拌的时间,充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对承重支架进行搭建浇筑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基础,科学设计支架、保证严格的施工过程,全面积预压支架,从而有效避免产生非弹性的变形。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规范清洗混凝土表面,从而使混凝土的接触面增加粘结力,同时要及时养护后浇筑的混凝土。在温度比较低或者气温比较的情况下,以及大风天气中,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养护,比如洒水、用工布覆盖等,从而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即使湿度以及气温正常,在终凝混凝土时也应及时的进行洒水、覆盖等养护工作。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桥梁顶面,要坚持建完后,及时抹完一部分,然后进行养护和覆盖,以切实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避免裂缝的出现。 
   3 结语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它与工程结构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桥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混凝土时,应优先使用那些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级配良好和结构致密的骨料,同时适当掺加外加剂和矿质掺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应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完善混凝土的拌制以及振捣过程,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其收缩力度。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还要及时进行养护,将混凝土的温差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随时监测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以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提高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祥斌.桥梁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赵吉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山西建筑.2010(36). 
   [3]余敏.浅议桥梁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4]刘邦飞.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科技与生活.2010(11). 
      [5]张良川.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应对措施.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