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媒体宣传的

热点。然而,创新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而不是靠宣传动员就可以实现的。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崇尚统一、和谐、中庸,而不太鼓励标新立异的民族,
由于缺少创新理念,往往满足于模仿、重复,就更需要从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
想象力做起,从营造创新体制、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方面下功夫,大力培育具
有创新理念和动力的技术人才。
近代土木工程从十七世纪虎克定律创立算起,已经经历了二百多年。特别
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十九世纪相继发明了蒸汽机车和铁路、转炉炼钢和混凝
土,以及内燃机和电机,为近代桥梁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桥梁的跨度从十
九世纪初的不足200 米到20 世纪末已逼近2000 米。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桥梁工程进入了发展更为迅猛的现代时期。
在 20 世纪60 年代,世界各国进入了战后大兴土木的高潮期。高速公路网
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大大推动了现代桥梁工程的发展,预应力的广泛应用和斜拉
桥的复兴成为战后桥梁工程二项最主要的成就。计算机的不断进步和有限元法
的创立使数值方法逐渐代替了解析和半解析法,并促使桥梁结构分析向精细化
方向前进。两种传统材料钢和混凝土的进步、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使用多种材
料的组合结构的发展,更为创新结构的不断涌现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各种新工
法:如挂篮现浇、移动托架和移动造桥机的预制节段拼装工法以及顶推施工技
术等都是20 世纪60 年代由发达国家创造的。
中国在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也迎来了桥梁建设的黄金时代。在学
习发达国家创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设造就了中国桥梁的崛起和九十年
代的腾飞,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许和尊重。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桥梁的规模和速度令世人惊叹,但我
们所采用的大都是发达国家在六十年代所创造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我
们只是做了人家在30 年前早已做过的事情。可以说,中国桥梁已走上了复兴的
道路,正在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努力进取,在
创新、质量和美学方面下功夫,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有希望缩小差距,实现
局部的超越。新建文件夹.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