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轨道工程
路基技术交底-抗滑桩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12-2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9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路基技术交底-抗滑桩
  交底内容:
  一、施工技术
先按设计图放出桩背坡度宽度、坡率及平台位置,用挖土机配合汽车对该段边坡进行开挖,开挖面内高外低,以便排水。
挖至桩顶平台时,对抗滑桩场地进行平整,定出桩开挖区域、堆料场、钢筋加工场、施工便道,进行架电工作,搞好电线布置。
3.挖桩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位→机具就位→桩成孔开挖→钢筋砼护壁→桩位、桩底验收→桩钢筋笼安装→灌注砼(养护)→桩质量检测→桩基竣工验收→开挖、拆除桩前挡墙、原抗滑桩。
4.人工挖孔及护壁施工
桩孔开挖主要允许偏差项目:
   中心位置:纵向±100mm,横向+100,-50mm
   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
   孔底高程:±50mm
   桩孔垂直度:1%
测量定位:施工人员必须按图施工,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坐标点测放轴线,放出的定位线测放所有的桩位,同时做好各轴线的控制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经业主及监理复核验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开挖。
标定中点:挖孔前,以放好的桩位中心点向桩的四周按轴线方向,引出桩心控制点,待第一节护壁浇筑好后,将中心控制点标定在护壁上,以后每放一节都用大线锤吊中,找桩中心及轴线控制点,在挖桩工作面定出桩轴线,确保桩径不小于设计要求,桩轴线偏差不大于规范值;每浇完三节护壁,需校核垂直度一次,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做好记录。
挖桩:在填土层、淤泥层、粘土层用短柄铁锹锄头挖土施工;进入砂岩层用风镐施工;如遇坚石风镐难以施工的,采用钻眼爆破施工。
运输:每孔桩原地面挖下150cm后,即在桩孔上架立垂直运输支架,用卷扬机作为运土设备。水平运输用人工将土运至桩背指定地点集中,视土方堆放量大小每隔二天左右用挖土机配合汽车将弃土拉至弃土场,保证各桩开挖时不因场地狭窄而无法堆放弃土。
护壁施工:护壁砼采用人工浇筑,人工捣实的方法。塌落度控制在8-10cm。原地面下第一节灌注锁口,其下挖深1m就灌注C15钢筋砼护壁一节,往下施工以每一节为一施工循环。每节高度为1m,厚20cm,在节与节之间插竖直钢筋(入下节25cm),以提高护壁的整体性。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在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角钢内圈做为内侧支撑。护壁砼灌注8小时后才可进行拆模工作。
夜间施工时要保证用电,施工场地周围架好照明灯,孔内照明用电采用36V安全电压,孔内照明灯泡用专用灯罩防护,防止其碰撞时破裂。
第一节锁口钢筋砼高出原地面20cm,孔口上搭防护棚,孔口周围设防护栏,挖排水沟。
检查:成孔后对桩身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度进行全面测定,作好施工记录。经监理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逐孔检查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再制作、吊放钢筋笼、浇筑砼。
当遇到流泥、流砂时,孔圈护壁施工应按下列方法:
做到快速施工,并减少护壁高度在30—50cm,采用上述方法仍无法施工时,应迅速用砂回填桩孔到能控制塌孔为止,并通报有关设计、监理、质检及现场技术部门研究处理。
对易塌方施工段应即挖,即验收,即浇灌护壁砼。
⑩孔桩护壁须满足下列要求:
护壁厚度、搭接筋的配备,砼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
孔桩开孔后,应尽快浇筑桩壁砼,且当天需一次性浇筑完毕。
不得在水淹没模板情况下浇注护壁砼。
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应及时加以堵塞或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