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施工准备
钻孔场地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浅水、陡坡、淤泥中时,可采用筑岛、或用枕木或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必须坚固稳定,能承受施工作业时所有静、活荷载,同时还应考虑施工设备能安全进、出场。
三、技术要求
1、场地平整好后,应对桩位进行精确放样,桩基中心位置测量完成后,应在纵横向设四根护桩,以备对桩位进行复核,护桩必须采用木桩,木桩上部用铁钉定位。
2、埋设钢护筒,护筒内径比桩径大40cm,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3、护筒埋置深度符合下列规定: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米左右。
4、根据场地位置合理选择泥浆池位置,保证一台钻机设置一个泥浆池。泥浆池分沉淀池和循环池,规格尺寸为8×4×2m(可根据工队需要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泥浆池边沿外扩30cm施做围栏,围栏高度120cm,采用φ40钢管做框架,钢管层高30cm,平面防护间距200cm,钢管表面涂刷反光色标,反光色标为红白相间,单色长度25cm,钢管护栏外侧设置绿色防护网并系牢固。在经常行人且行人较多的护栏一面设置一个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牌内容为“危险勿靠近”。
5、泥浆循环和净化系统应根据钻孔泥浆的需用量、泥浆净化方式和钻孔设备的能力等确定,钻孔泥浆宜采用泥浆过滤器(漏斗形式)净化和多级沉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净化。在钻孔过程中,应检测泥浆的性能指标,每两小时检测1次,当土层变化时应增加其检测次数。钻孔阶段、泥浆循环净化再生阶段及清孔阶段各泥浆的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钻孔施工中泥浆的排放和处理应符合环保的要求。
6、泥浆各项指标的标定办法
(1)泥浆比重可用泥浆比重计测定,其方法是将要量测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盖并清洗从小孔中溢出的泥浆,然后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使杠杆呈水平状态,读出游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的比重。
(2)粘度可用标准漏斗粘度计测定,其测定方法是用两个开口杯分别量取200ml和500ml的泥浆,通过过滤网滤出砂粒后,将700ml泥浆注入漏斗,然后使泥浆从漏斗中流出,流满500ml 量杯所需的时间(s),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
(3)含沙率用泥浆含沙率测定仪测定,把泥浆充至测管上标有“泥浆”字样的刻处,加清水至有“水”的刻线处,堵死管口并摇振,.倾到该混合物于滤筒中,丢弃通过滤筛的液体,再加清水于测管中,摇振后再倒入滤筒中,反复几次,直至测管内清洁为止,用清水冲洗筛网上所得的砂子,清洗残留泥浆,把漏斗套进滤筒,然后慢慢翻转过来,并把漏斗插入测管内。用清水把附在筛网上的砂子全部冲入管内,待砂子沉淀后,读出砂子的百分含量即为含沙率。
(4)胶体率的测定方法是将100ml 泥浆倒入100ml 的量杯中,用玻璃片盖上,静置24h后,量杯上部泥浆可能澄清为水,测量其体积如为Lml,则胶体率为(100-L)%。
(5)酸碱度的测定方法是取一条PH 试纸放在泥浆面上,0.5s 后拿出来与标准颜色相比,即可读出酸碱度值。
7、开挖泥浆池,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膨润土,利用钻机冲击造浆,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泥浆比重:
正循环钻机一般地层为1.1~1.3,坚硬大漂石、卵石层1.4,岩石1.2
反循环钻机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大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