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施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编制依据、原则
2、编制范围
3、工程概况
4、总体布置及工期安排
5、施工技术方案
6、工期保证措施
7、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措施
9、应急救援预案
10、夏季、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1、环境保护措施
12、文明施工要求
13、与甲方、监理、设计间的协调
主要措施
冬季施工由于本施工地区冬季为高严寒地区,搞好冬期施工,对加快工程进展,保证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冬期施工所采取的措施一是要保证工程质量,二是要经济简便。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气候条件,施工条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土方工程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冬期室外冻土开挖施工前需融化,采用燃烧刨花、锯沫、废木及煤炭烘烤,并派专人监护,同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基坑(槽)采用机械挖方,挖方土料集中置于指定堆土场地;对于挖出的未受冻土,在弃土场地做好保温工作,采用覆盖塑料布及麻袋的方法防冻,以备回填时用。对挖好的基坑(槽)覆盖麻袋、塑料布防冻,并根据环境气温条件,在其作业指导书中进行热工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施工时其他要求如下:
1) 土方工程的冬期施工,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连续施工。
2) 挖方时要采取防止引起相邻建(构)筑地基或其它设施受冻的保温措施。
3) 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杂物,对室内的回填不得含有冻块的土料;对于室外大面积的回填(上部无其它建(构)筑物或基础)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但冻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含量(以体积计)不得超过30%,且均匀分布,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且应逐层夯实。
砌筑工程
1) 砌筑砂浆在用塑条布或苫布搭成的暖棚内集中拌制,暖棚内环境温度不可低于5℃。砂浆优先选用外加剂法(外加剂的类型及掺量根据其设计及试验确定),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放在暖棚内,砂堆采用彩条布覆盖。必要时在搅拌棚内生火,并用水箱烧热水用于搅拌砌筑砂浆施工。
2) 砌筑砂浆不得使用污水拌制,且砂浆稠度较高温度适当增大。拌制砂浆所用的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cm的冻块或冰块。拌合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当水温超过规定时,应将水、砂先行搅拌,再加入水泥,以防出现假凝现象,搅拌时间比常温增加1/2倍。
3) 外加剂设专人先按规定浓度配制成溶液置于专用容器中,然后再按规定掺量加入搅拌机中拌制成所需砂浆,外加剂法砌筑时砂浆温度不要低于5℃。
11) 室内砂浆涂抹时,砂浆的温度不能低于5℃。
13) 搅拌所用的砂子不能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0mm的浆块,砂浆随拌随用,严禁使用受冻砂浆,在砌筑时不准随意向砂浆内加热水。
钢筋工程
2) 当温度低于-20℃时,严禁对钢筋进行冷弯操作,以避免在钢筋弯点处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
3) 冬季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雪天不得施焊,风力超过3级时应有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4) 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检验,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撞击、刻痕。
混凝土工程
1) 冬期施工砼均由集中搅拌站拌制、罐车运输,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对基础采用覆盖麻袋及塑料布进行保温,对地面以上结构采用棉被和塑料布进行保温。外加剂的选用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法、规范规定及试验确定,各结构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保温材料的厚度要进行热工计算确定。测温仪使用水银玻璃棒型或电偶极型。施工时具体要求如下:
3)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骨料要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4) 对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对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保温时,先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塑料布后,再铺盖保温材料。对结构易冻部位要增加保温覆盖。混凝土在养护期要防风防失水。
5) 混凝土在浇筑前要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分层浇筑的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
7) 全部测温孔、点均应编号,绘制布置图,测量结果要写入正式记录;测温孔、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度一般为10~15cm,或为板(墙)厚的1/2;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做妥善隔离,可在孔口四周用保温材料塞住,温度计在测温孔内应留置不少于3min以上,方可读数;测量读数时,应使视线和温度计的水银柱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避免视差,读数时,要迅速准确。
8) 测温人员应同时检查覆盖保温情况,并应了解结构物的浇筑日期、要求温度、养护期限等。若发现混凝土温度有过高或过低现象,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9) 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若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差大于20℃,拆模后的砼表要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0) 对混凝土质量检查除符合常温作业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检查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检查水、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浇筑的温度;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受冻痕迹;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检查测温记录与计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无差错。
12) 冬季拌制混凝土时,加热材料优先考虑水和砂子,尽量将水加热到规定的最高温度,即:当水泥低于42.5级时,水最高加热温度80℃,骨料最高加热温度60℃,当水泥等于或大于42.5级时,水最高加热温度60℃,骨料最高加热温度40℃。砂石中不得含有冻块,水泥用暖棚保存。
13) 搅拌时加入砂石和水拌合,然后再加入水泥拌合,严禁将水泥与热水直接拌合,冬季搅拌时间比常温延长50%。
14) 掺入混凝土中的防冻剂的掺量及品种,由土建试验室确定,在搅拌时,其掺量严格按配比进行计量,并设专人负责。
16) 表面系数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在具体施工前,须经热工计算编制出具体的防冻保温措施。
17) 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2) 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使其缓慢冷却。
(3) 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能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否则采取保温措施。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能小于5.0N/mm2。
(4) 加强保温养护,做好混凝土养护的测温记录,每次测量都做好内外温差的比较,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强保温措施。
(5) 对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5N/mm2以前每2h测量一次,以后每6h测定一次。
(6) 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将模板及钢筋上的积雪、冰块和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 冬季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需增设至少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便于了解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利于现场结构的施工。
(10) 常用外加剂派专人按照要求领取、配置及加入。
(12) 先浇框架及平台的保温养护采用一层塑料布和1-3层草帘,并用8#铅丝绑扎牢固,草帘层数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以保证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
屋面工程
屋面工程的冬期施工,应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充分利用日照条件提高面层温度,在迎风面宜设置活动的挡风装置;屋面各层施工前,应将基层上面的积雪、冰霜和杂物清扫干净,所用材料不得含有冰雪冻块;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法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10℃。
钢结构工程
4) 构件的组装必须按工艺规定的顺序进行,由里向外扩展组拼;零件组装必须把接缝两侧各50mm内的铁锈、毛刺、泥土、油污、冰雪等清理干净,并保持接缝干燥,没有残留水分。
5) 在负温度下构件组装定型后进行焊接时,应严格按焊接工艺规定进行,由于焊接的起点和收尾点比常温更易产生未焊透和积累各种缺陷,因此,单条焊缝的两端必须设置引弧板和熄弧板,其材料应与母材一致,严禁在母材上引弧。
越冬工程维护
1) 对施工场地和建筑物周围要做好排水,不得使地基和基础被水浸泡。
5) 地下水(油)池,当基础及外壁不具备回填条件或因标高达不到设计标高时,排净池内积水,对外壁及底板进行保温覆盖,保温层厚度由热工计算确定。
施工管理
1) 冬期施工除应能达到常温时作业要求外,尚须防冻、裂、火、雪、毒等。需要配备的物资。
a) 在建、缓建及停建工程的越冬维护情况。
b) 生产和生活临建、设施、机具的越冬保温情况。
d) 冬期施工物资、机具及设施的到位情况。
e) 对检查不符合规定之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或下发相应班组限期整改。对因渎职造成事故者,应做出处罚。此外,每次大雪过后,要先行作业场地及道路清扫。对漏水要及时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