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装修房和新置家具往往会散发有毒气体,这些有害气体轻则使人不愉快,重则诱发人体癌变。光触媒薄膜是一种很好的化学处理剂,活性炭则采用物理吸附方式处理污染,将二者有效结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污染处理体系。 

关键词:光触媒薄膜 活性炭 污染 处理 原理 
  一、室内污染气体成分分析 
  新装修房中含有甲醛、苯、氨、TVOC等 
  1.甲醛 
  目前装修中最大的装修污染就是甲醛,甲醛可引起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出现咳嗽、咽痛、胸闷、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更为严重的诱发鼻癌、、咽喉癌、皮肤癌和白血病等癌症发生。 
  2.苯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沸点为80.1℃,甲苯、二甲苯属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目前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各种胶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因为苯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的特点。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溶度的甲苯、二甲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溶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群。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3.氨 
  氨的来源:① 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冬季施工常常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外加剂对混凝土进行防冻保护。这些添加剂在墙体中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被还原成氨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增加。② 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采用含有尿素组分胶粘剂的木制板、以氨水作为添加剂与增白剂的涂料。 
  氨的危害:① 以气体形式吸入肺泡,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②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蛋白变性,使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③ 长期接触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④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4.总挥发有机化合物 T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指沸点范围在50~100℃到240~260℃之间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烃、卤化烃、氧烃、脂肪烃、氮烃等,多达900多种,其中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 
  TVOC的危害: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各化合物之间的相加、相乘作用不够清楚,且不同时间地点TVOC的组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所变化,大体的危害如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怀疑性危害: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 
  5.有害气体的综合作用 
  由于新装修房屋和新置家具会释放大量高浓度的甲醛、苯、氨、tvoc等有害气体,若不经过有效处理, 对人体伤害是不可小觑的。 
  二、活性炭处理原理简述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是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很大(1500m2/g以上)、吸附能力很强的炭。是以煤、木材和果壳等原料,经炭化、活化和后处理而得。按外观形状可分为粉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成型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吸附的实质是利用炭吸附的特性把低浓度大风量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到炭中并浓缩,经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直接排空,其实质是一个吸附浓缩的过程。并没有把有机溶剂处理掉。是一个物理过程。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碳纤维的多孔结构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从而具有了特有的吸附性能,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碳纤维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有害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但不是所有的碳纤维都能吸附有害气体,只有当碳纤维的孔隙结构略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才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 
  三、综述 
  室内装修污染的处理方法具有多样性,将光触媒薄膜和活性炭二者有效结合,是一种最完美、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其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光触媒薄膜和碳纤维的结合必将成为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浩, 张吉光, 苏有亮 建筑装修材料与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期刊论文]2003,22(5) . 
  [2]余江, 李伯灵, 王军义, 刘建泉 装修居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健康影响的卫生学调查 环境与健康杂志 [期刊论文]2005,22(2). 
  侯燕 浅谈木质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中国科技博览[期刊论文] 2011(29). 
  [3]田世爱, 于自强, 张宏, TIAN Shiai, YU Ziqang, ZHANG Hong 室内甲醛污染状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洁净与空调技术 [期刊论文]2005(1). 
  [4]王俊, 张景义, 陈双基, WANG Jun, ZHANG Jing-yi, CHEN Shuang-ji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污染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期刊论文] 2002,16(3). 
  [5]梁宝生, LIANG Bao-sheng 关于我国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论文]2005,21(4). 
  [6]梁宝生, 刘建国 关于我国苯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三峡环境与生态 [期刊论文]2003,25(12). 
  [7]张胜军, 姚晓青, 蒋欣 室内装修后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污染调查 中国环境监测[期刊论文] 2004,20(4). 
  [8]黄昱, 刘赐敏, 李少茵, 周金森, 刘钰钗, 龙军标 室内装修危险因素对装修工人影响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期刊论文] 2007,14(2). 
  [9]宫菁, 刘敏 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控制 环境与健康杂志 [期刊论文]2001,18(6)落志筠 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现状及其法律原因分析 现代物业 [期刊论文]2011(2). 
  [10]李连山, 马春莲, 陈寒玉 室内甲醛污染的分析调查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论文]2002,25(3). 
  [11]杨士建 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论文]2004,27(2). 
  [12]迟欣, 石玉琴, 颜进, 付承红, 张本延, CHI Xin, SHI Yu-qin, YAN Jin, FCheng-hong, ZHANG Ben-yan 室内装修后苯系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期刊论文]2006,17(6). 
  [13]宋召强, 于文霞, 马娅, 孙自平, 孟斌, 高梅兰 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 [期刊论文]2003,30(6). 
  [14]刘赐敏, 黄昱, 李少茵, 周金森, 刘钰钗, 龙军标 室内装修作业环境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论文]2007,7(4). 
  [15]单小军 室内装修后空气中甲醛污染及防治措施初探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期刊论文]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