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起鼓
现象
卷材起鼓一般在施工后不久产生。在高温季节,有时上午施工下午就起鼓。鼓泡一般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大的直径可达200~300mm,小的约数十毫米,大小鼓泡还可能成片串连。起鼓一般从底层卷材开始。将鼓泡剖开后可见,鼓泡内呈蜂窝状,胶结料被拉成薄壁,鼓泡越大,“蜂窝壁”越高,甚至被拉断。“蜂窝孔”的基层,有时带小白点,有时呈深灰色,还有冷凝水珠。
治理
(1) 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油法治理。先在鼓泡的两端用铁钻子钻眼,然后在孔眼中各插入一支兽医用的针管,其中一支抽出鼓泡内部的气体,另一支灌入纯10号建筑石油沥青稀液,边抽边灌。灌满后拔出针管,用力把卷材压平贴牢,用热沥青封闭针眼,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
(2) 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用“开西瓜”法治理。先按图11.3—1(a)铲除鼓泡处的绿豆沙,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再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随后按图11.3—1(b)编号1~3的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方形卷材4(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50~60mm),压入卷材5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5,四边搭接处用铁熨斗加热抹压平整后,重做绿豆砂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
(3) 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按11.3—2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按上一作法进行基层清理,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1~3,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50mm),然后贴上旧卷材4。再依次粘贴旧卷材5~7,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8,周边熨平压实,重做绿豆砂保护层。
施工准备
(1) 屋面工程施工时前,施工单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应编制防水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2) 施工负责人应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防方法、增强部位及做法,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成品保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3) 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经指定的质量检测部门认证,确保其质量符合技术要求。进场材料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提出试验报告,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
(4) 准备好熬制或拌合胶粘剂、运输防水材料、涂刷胶粘剂、嵌填密封材料、铺贴卷材、清扫基层等施工操作中各种必需的工具、用具、机械以及安全设施、灭火器材。
(5) 为使檐口立面清洁美观,必要时可在檐口立面上先刷一层滑石粉、石灰浆等隔离材料,以防止污染檐口立面的饰面层(待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再将其清理干净)。
(6) 检查找平层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前述要求。当出现局部凹凸不平、起砂起皮、裂缝以及预埋不稳等缺陷时,可进行修补。
操作工艺
(1) 基层处理剂的涂刷
喷、涂基层处理剂前要首先检查找平层的质量和干燥程度并加以清扫,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在大面积喷、涂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先行处理。
1) 冷底子油的涂刷
冷底子油作为基层处理剂主要用于热粘贴铺设沥青卷材(油毡)。涂刷冷底子油的品种要视卷材而定,不可错用。涂刷要薄而均匀,不得有空白、麻点、气泡,也可用机械喷涂。如果基层表面过于粗糙,宜先刷一遍慢挥发性冷底子油,待其表干后,再刷一遍快挥发性冷底子油。涂刷时间宜在铺毡前1~2d进行,使油层干燥而又不沾染灰尘。
2) 基层处理剂的涂刷
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分子卷材采用的基层处理剂的一般施工操作与冷底子油基本相同。此外施工时应掌握其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要求,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A 施工时应将已配制好的或分桶包装的各组份按配合比搅拌均匀。
B 一次喷、涂的面积,根据基层处理剂干燥时间的长短和施工进度的快慢确定。面积过大,来不及铺贴卷材,时间过长易被风沙尘土污染或露水打湿;面积过小,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拖延工期。
C 基层处理剂涂刷后宜在当天铺完防水层,但也要根据情况灵活确定。如多雨季节、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可先涂好全部基层处理剂后再铺贴卷材,这样能防止雨水不渗入找平层,而且基层处理剂干燥后的表面水分蒸发较快。
D 当喷、涂两遍时,第二遍喷、涂应在第一遍干燥后进行。等最后一扁在层处理剂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一般气候条件下基层处理剂的干燥时间为4h左右。
(2) 卷材铺贴
1) 铺设方向
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受振动时,沥青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可根据屋面坡度、屋面是否受振动、防水层的粘结方式、粘结强度、是否机械固定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 施工顺序
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 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大面积屋面施工时,为提高工效和加强管理,可根据面积大小、屋面形状、施工工艺顺序、人员数量等因素划分流水施工段。施工段的界线宜设在屋脊、天沟、变形缝等处。
3) 搭接方法及宽度要求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主导风向)搭接。
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宜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坡度超过25%的拱形屋面和天窗下的坡面上,应尽量避免短边搭接,如必须短边搭接时,在搭接处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缝宜用与它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4) 卷材与基层的粘贴方法
卷材与基层的粘结方法可分为满粘法、点粘法和空铺法等形式。通常都采用满粘法,而条粘、点粘和空铺法更适合于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的场合,是一种克服基层变形拉裂卷材防水层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应明确规定、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空铺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结,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条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或打孔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点,每点面积为100×100mm。无论采用空铺、条粘还是点粘法,施工时都必须注意:距屋面周边800mm内的防水层应满粘,保证防水层四周与基层粘结牢固;卷材与卷材之间应满粘,保证搭接严密。
5) 屋面特殊部位的铺贴要求
A 檐口
将铺贴到檐口端头的卷材裁齐后压入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如用压条(20mm宽薄钢板等)或用带垫片钉子应敲入凹槽内,钉帽及卷材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
B 天沟、檐沟及水落口
天沟、檐沟卷材铺设前,应先对水落口进行密封处理。在水落口杯埋设时,水落口杯与竖管承插口的连接处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防止该部位在暴雨时产生例水现象。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层,厚度不少于2mm,涂刷时应根据防水材料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涂刷遍数来满足涂层的厚度要求。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由于天沟、檐沟部位水流量较大,防水层经常受雨水冲刷或浸泡,因此在天沟或檐沟转角处应先用密封材料涂封,每边宽度不少于30mm,干燥后再增铺一层卷材或涂刷料作为附加层。天沟或檐沟铺贴卷材应从沟底开始,顺天沟从水落口向分水岭方向铺贴、边铺边用刮板从沟底中心向两侧刮压,赶出气泡使卷材铺贴平整,粘贴密实。如沟底过宽时,会有纵向搭接缝,搭接缝处必须用密封材料封口。铺至水落口的各层卷材的附加层,均应粘贴在杯口上,用雨水罩的底盘将其压紧,底盘与卷材间应满涂胶结材料予以粘结,底盘周围用密封材料填封。
C 泛水与卷材收头
泛水是指屋面的转角与立墙部位。这些部位结构变形大,容易受太阳曝晒,因此为了增强接头部位防水层的耐久性,一般要在这些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或涂刷涂料作为附加层。泛水部位卷材铺贴前,应先进行试铺,将立面卷材长度留足,先铺贴平面卷材至转角处,然后从下向上铺贴立面卷材。如先铺立面卷材,由于卷材自重作用,立面卷材张拉过紧,使用过程易产生翘边、空鼓、脱落等现象。卷材铺贴完成后,将端头裁齐。若采用预留凹槽收头,将端全部压入凹槽内,用压条钉压平服,再用密封材料封严,最后用水泥砂浆抹封凹槽。如无法预留凹槽,应先用带垫片钉子或金属压条将卷材端头固定墙面上,用密封材料封严,再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条用压条钉压作盖板,盖板与立墙间用密封材料封固。
D 变形缝
屋面变形缝处,附加墙与屋面交接处的泛水部位,应作好附加层;接缝两侧的卷材防水层铺贴至缝边;然后在缝中填嵌直径略大于缝宽的背衬材料,如聚乙烯泡沫塑料棒等,也可以在缝中填以沥青麻丝作为背衬材料,为了使沥青麻丝不掉落,在附加墙砌筑前,缝口用伸缩片覆盖,附加墙砌好后,将沥青麻丝填入缝内。嵌填完背衬材料后,再在变形缝上铺贴盖缝卷材,并延伸至附加墙立面。卷材在立面上应采用满粘法,铺贴宽度不小于100mm。为提高卷材适应变形的能力,卷材与附加墙顶面不宜粘结。高低跨度变形缝处,低跨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至附加墙顶面缝边。然后将金属或合成高分子卷材盖板上、下两端用带垫片的钉子分别固定在高跨外墙面和低跨的附加墙立面上,盖板两端及钉帽用密封材料封严。
E 排气洞与伸出屋面管道
排气洞与屋面交角处卷材的铺贴方法和立墙与屋面转角处相似,所不同的是流水方向不应有逆槎,排气洞阴角处卷材增加附加层,上部剪口交叉贴实。伸出屋面管道卷材铺贴与排气洞相似,但应加铺两层附加层。防水层铺贴后,上端用沥青麻丝或细铁丝扎紧,最后用密封材料密封,或焊上薄钢板泛水。附加层卷材裁剪方法参见水落口做法。
F 阴阳角
阴阳角处的基层涂胶后要用密封膏涂封距角每边100mm,再铺一层卷材附加层,附加层卷材要剪成要求的形状。铺贴后剪缝处用密封膏封固。
G 高跨屋面向低跨屋面自由排水的低跨屋面,在受水冲刷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加铺一层整幅的卷材,再浇抹宽300~500mm、厚30mm的水泥砂浆或铺相同尺寸的块材加强保护。如为有组织排水,水落管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水簸箕,应座浆,安放平稳。
H 板缝缓冲层
在无保温层的装配式屋面上铺贴卷材时,为避免因基层变形而拉裂卷材防水层,应沿屋架、梁或内承重墙的屋面板端缝上,先干铺一层宽为3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为准确固定干铺卷材条的位置。可将干铺卷材条的一边点粘于基层上,但在檐口处500mm内要胶结材料粘贴牢固。
预控措施
(1) 找平层应平整、清洁、干燥,冷底子油涂刷均匀,这是防止卷材起鼓的主要措施。
(2) 原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水分侵入,尤其是要防止卷材受潮。卷材铺贴应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并注意掌握天气预报,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3)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卷材表面清刷干净;铺贴卷材时,胶结料应涂刷均匀,并认真做好压实工序,以增强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能力。
(4) 不在雨天、大雾、大风或风砂天施工,防止基层爱潮。
(5) 当屋面基层干燥确有困难,而又急需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排气屋面作法。